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魯陽背後的意義,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水、陸兩路交通樞紐。
當年秦國以函谷關,武關等險要關隘,阻擋六國於崤山之外。但大漢建立長安之後,潼關的作用愈發明顯。
他想勸阻曹操就此拒守潼關,不再出戰。以潼關為阻隔,阻斷戰事回到中原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可是曹操的固執,和他一敗再敗之後僅剩的顏面都不允許,他就這麼撤軍。
更何況劉安將戰書都下到了他的面前,司馬懿他只能依照曹操的命令率軍迎戰。
但曹操雖然讓他領兵出擊,但是也沒規定讓他如何迎戰。
面對劉安大軍的步步緊逼,司馬懿又套用了他的老招式。屢試不爽的一個保守絕招。
他在渭南地區,先派出先頭兵馬襲擾作戰,遲滯劉安大軍的進攻速度。
他所率主力大軍則在後方依次建立關隘防守,以空間換得時間。
從渭南地區到潼關一線還是有著很大一片空間的,足以讓他做些文章。
劉安率領十萬大軍全軍進發潼關,他聽從了徐庶和周不疑的建議,應在爭取拿下潼關。
徹底保證長安的安全,以後的長安不應作為軍事重鎮,而應作為政治中心。
此戰劉安信心滿滿,無論是謀戰還是強攻他都有極大把握。
此時他的麾下,諸葛亮,徐庶周不疑等人皆在。趙雲,馬超吳信,魏延等大將也都齊聚一堂。
麾下的十萬大軍,不但包括馬超的西涼鐵騎。更有吳信的無當飛軍。精銳已經全數到齊,何懼與戰力,兵力,軍心,士氣皆處弱勢的曹軍一戰。
司馬懿所派出的襲擾部隊,在劉安大軍的兵鋒之下頃刻瓦解。
劉安大軍很快就逼近了司馬懿所倉皇建立的關隘。
司馬懿知道他所派出的兵馬堅持不了多久,所以他在第一道防線倉皇建立一道關隘,派兵駐守一段時間。
將主要力量集中於第二道防線的建設,依次層層疊加,構築起道道關隘。
劉安在輕易率軍突破第一的關隘之後,繼續向後進軍又發現了第二道關隘。
劉安已經在心裡罵娘了,他當然明白司馬懿的目的。
這一招司馬懿百試不爽,打不過就固守。經典拖刀計!
這一招雖然普通,但可以說是大智若愚。
司馬懿用這一招拖死了諸葛亮,但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
昔日諸葛亮與司馬懿是交戰於長安以西的隴西地帶,論地形之崎嶇,西要勝於東。
司馬懿沒有當初一樣的地形優勢,也沒有兵力優勢。
所以劉安雖然對司馬懿的這一套老招數感到頭疼,但也是充滿信心能將其破解。
不正面進攻,向兩翼搜尋,找出破關之要。
長安一帶的戰火暫時陷入對峙,但荊州戰事卻突然迎來了轉機。
一個影響全域性的變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