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瞭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魯陽背後的意義,三國之雄漢重鑄,無塵瞭然,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曹軍退去,長安城又安然無恙了。

馬超率五千騎兵追擊曹操,剩餘兵馬都留在了長安。此時馬岱率領餘下兵馬聽從徐庶及周不疑的調遣。

數萬兵馬迅速加強了長安的防務,依據徐庶和周不疑的估計。劉安和諸葛亮的大軍至少還需要半日的時間才能抵達長安。

除非馬超的追擊出現意外結果,不然長安之兵就暫時不會動。一直要等到劉安的主力會合長安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行動。

攻佔長安是當初北伐開始之時的最好預測,也是最低標準。是標準,是預估,但不是終點。他們要儘量蓄積有生力量。

“報”

傳令兵飛速跑到徐庶等人面前。

“馬超將軍派人來報,他們在追擊曹軍的路上遇到了曹軍的援軍。”

“看其規模大概有數萬人,馬超將軍已暫時回撤,在距曹軍近二十里外觀望。”

徐庶與周不疑聞言,互相看了一眼。

徐庶:“曹軍援軍既然已經趕到,那追擊曹操必然已經不可能。”

周不疑:“曹軍兵力又得到了加強,我軍現在全軍並未完全集結。世子的兵馬要明天才能到達。”

“我們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應該是以不變應萬變。”

徐庶微微點頭,“曹軍援軍已到,馬超將軍再追擊也無用。”

“速去告訴馬超將軍,讓他帶兵速速撤回長安。”徐庶道。

“我軍固守長安一線,等待世子大軍到來。”

“喏!”

“長安是關中要地,奪取這裡固然能夠保證雍涼的安全。但是又拿什麼來保證長安的安全?”徐庶又對周不疑說道。

周不疑:“長安可以作為雍涼的屏障,但如果要保證長安的安全,就得給長安也找一道屏障。”

徐庶的話是帶有深意的,長安的重要性不單在於拱衛雍涼的安全。而在於他本身的意義和以後將要起的特殊作用。

所以長安的重要性是重中之重,長安如果沒有屏障就會身處第一線,隨時面臨曹軍的兵鋒!

那樣的話,長安的安全無法完全保障。

徐庶:“當年秦朝都城咸陽也在關中,秦國時期以函谷關,武關等險要關隘,以據六國。”

“高祖立大漢基業,定都長安。長安以西等地可以依據渭水,陳倉,甚至以地形優勢,節節設防。”

“而放眼長安以東地區,能給長安作為屏障的,就是潼關。”

周不疑接著說道:“我們接下來的戰略,就是等世子會師長安之後,與曹操再次決戰。伺機奪戰潼關。”

徐庶目光深邃,“眼下曹軍援兵已至,接下來一戰能擊敗曹軍固然最好,至於奪佔潼關一線,那隻能看天意使然了。”

“看看上天能不能給我們一個戰機奪佔潼關。”

…………

第二日,劉安率軍趕到長安與徐庶等人會合。十二萬大軍齊聚長安!

第三日劉安便馬不停蹄的給曹操送去了戰書。

信中的意思很直白,要麼一戰,要麼徹底罷兵退出關中。

而劉安在發出戰書的同時,也率領十萬大軍向曹操正面逼進。

戰書與行動同時開展,這是明晃晃的對曹操的又一次挑釁。你若不戰就趕緊退出去,若是要戰,便只能應戰。

而以曹操的脾氣,怎會放棄一戰的機會。

他所剩餘殘軍,加上曹丕所帶來的六萬多援兵也不過七餘萬人。

曹操命司馬懿率軍迎戰劉安大軍,而司馬懿內心之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

現在他們的兵力處於弱勢,而且敵軍兵鋒正盛,不可力敵。

潼關處於渭水與黃河的交界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