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章 吏治清濁憑誰論,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吏作為主要職責,一般來說都不會把重心放在風憲上。
趙佶笑著說道:“蘇相,吾以為臺諫對於宰執大臣的監察固然是足夠來,但是對於地方州縣官吏的監察,還遠遠不夠。前漢設刺史,唐分天下為十道,都是為了加強對州縣官吏的監督,只是到了後來,內重外輕,割據一方。吾以為臺諫既然負責糾察不法,地方州縣的施政得失,也在臺諫的糾察範圍內。”
趙佶頓了一下說道:“以農田水利法為例,吾準備重啟農田水利法,但是吾準備從朝廷收取的免役助役錢中撥出專款,用於興修水利,可是這錢到了地方州縣,這些國帑、民脂民膏能否真的用到百姓身上?誰來為中樞監督?要是他們貪墨國帑,誰來糾察?臺諫必須抽調部分御史,專門巡查地方,看看州縣官吏有沒有不法行為。些小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聽了趙佶的話,蘇轍也不禁動容,說道:“官家說的極是,對於州縣官吏,臺諫確實未能予以監察,官家所言,實在是正道。”
趙佶於是將巡按御史的概念提出來,巡按御史有權巡視地方官員,監察其政績和廉潔情況。他們可以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地方民情和政務,以確保地方政權的穩定和公正。其次,巡按御史有權舉薦、罷免地方官員,他們的意見對於朝廷的決策具有重要影響。此外,巡按御史還有權彈劾不法官員,起訴腐敗行為,維護朝廷的權威和聲譽。
和其他朝代一樣,劃分監察區,每區從臺諫派遣一批巡按御史,到地方去巡視,糾察不法,聽取民意,以為帝王耳目。趙佶的意思,明年在京畿和京東等路率先施行,與朝廷撥款興修水利同步進行,防止國帑被貪墨,震懾地方官吏中的不法之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