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方田均稅事難行(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逃兵罷士之所竄伏。”
趙佶有些狐疑,看向其他宰執,韓忠彥說道:“官家,蘇臺長說得不假,河北流民多得新田於唐鄧許汝之間者,物賤役輕非河北比,今日災歉之民,其心動揺,每遇無年一人投袂而起,負老襁隨之者百十為伍,渡河而南,惴若不及。安得根本之不蹶耶?夫河北之所以重於天下者,非謂太行常山之險,河漳滹沱之阻也,謂有吾民十世之基百年之業,武于山河也,今嵗嵗蹙之去北而南,舍畎畝而就溝壑,則雖有天險孰為之守耶?言之及此可為寒心!”
趙佶不由得渾身發冷,自己還以為大宋江山雖然不是什麼盛世,但是百姓還算過得去,沒想到在天子腳下,自己的京畿路、京西路還有這等事。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趙佶問道:“計相,諸卿,計將安出?”
呂惠卿說道:“官家,而今之計,唯有在北方諸路和淮南興修水利,治理河道,官家既有意整軍經武,就當明白,山川之險不可恃,江河之阻不可憑,可恃者,惟人心耳!現今河北塘泊已不足用,就應該令百姓屯墾,使之為糧,淮南屢遭水災,朝廷不僅要修復淮河的各項水利,還要將淮南的流民遷移到京西,充實畿輔,增加糧食產量。”
章惇也說道:“淮南流民之多,不亞於京東、河北,原本淮南富庶,江、淮田一善熟,則旁資數道,故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然近年以來,水旱無時,流民甚多,當移其民於京西,同時招募士卒,闔家移往河北、河東,充實河北禁軍。”
趙佶點頭表示贊同,現在看來,大宋之前想要維持河北的塘泊防線顯然已經無法繼續了。趙佶需要重新審視大宋的北部邊防了,趙佶吩咐道:“政事堂按照計相所言,擬定方略,迅速實施,不要耽誤農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