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章 邊臣議論事紛紛(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佶強勢的任命种師中為宣撫使後,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的位置自然空出來了,執掌一路的帥臣,權力可不小,如今出缺,諸位大臣們都都想爭取一下,趙佶知道,雖然自己多次重申不得黨爭,但是新舊黨爭到如今已經持續數十年之久,而且不光是新黨、舊黨,在這數十年之間,還有蜀黨、洛黨等一系列的朋黨,互相之間鬥爭的不亦樂乎,哪裡是趙佶能夠幾句話就能夠擺平的。

眼下一路帥臣出缺,大家都想把自己朋黨中的人上位。蘇轍韓忠彥等人推薦李清臣,章惇等人推薦蔣之奇,趙佶都無語了,雙方這是沒人了嗎?李清臣都七十歲了,而且之前是宰輔,讓他去做一路安撫使未免有些可笑了。蔣之奇也是快七十歲了,而且之前因為彈劾歐陽修亂倫一事名聲掃地,雖然也算頗有才幹,可是對於舊黨和朝廷裡的清流來說,彈劾歐陽修已經是他一輩子也洗不掉的汙點。

雙方因為此事爭執不下,趙佶也在上面思考著,看似新舊兩黨之間爭吵的異常激烈,像兩隻鬥雞一樣看似爭的面紅耳赤的,但是雙方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向陝西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目的嘛,很明顯,就是制衡种師中,李清臣是做過門下侍郎的,蔣之奇更是當過樞密使的,他們兩位到陝西去,种師中就很難開展工作。

趙佶對他們的想法洞若觀火,說道:“你們舉薦的兩位,都曾是宰相,而且年事已高,吾遣其去陝西苦寒之地,豈仁人哉?李清臣先帝時就多次告老,蔣之奇也年近七旬,都加太一宮使吧,吾看張康國還不錯,諸位以為何如?”

作為章惇的下屬,樞密院都承旨張康國,章惇倒是十分熟悉,想了一會說道:“官家,張康國年富力強,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舊黨對於張康國倒也沒有異議,因為張康國雖然此時和蔡京交好,但是自己的政治立場不是很明確,官聲也還不錯,不到五十歲,以樞密院都承旨出任一路經略安撫使也算說得過去,並不算大的提拔。

張康國出外,樞密院都承旨一職空缺,趙佶清楚,要是不馬上確定樞密院都承旨的人選,兩黨之間馬上就會因為這個職務展開攻訐,別看樞密院都承旨僅僅是個從五品的官職,但是作為樞密副使以下的樞密院最高官吏,樞密都承旨掌管樞密院內部事務,檢查樞密院主事以下官吏的功過及其遷補等事。職小而權重,官卑而位尊,是妥妥的安排自己人的好位置。從樞密院都承旨上升遷,在中樞可以任樞密副使、各部侍郎、少卿,外放地方最少也是監司起步。

諸位官吏正在思索舉薦誰的時候,趙佶已經發話了,說道:“調禮賓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肅軍張叔夜為樞密院都承旨。”張叔夜是何許人,不少人還在思考,韓忠彥問道:“官家,是侍中張耆曾孫張叔夜嗎?”

趙佶點點頭說道:“正是他,吾觀他忠誠可靠,頗知兵事,任蘭州錄事參軍時,張叔夜巡視那裡的地形後,謀劃攻取之策,最後成功奪取該地,朝廷在此建了西安州的可戍守城池,從此蘭州再沒有羌人之患。張叔夜名臣之後,又習知兵事,任樞密院都承旨正和其才。”

韓忠彥拱手錶示同意,幾位相公也沒有表示異議。趙佶任用張叔夜,不光是因為他是討平宋江,安撫地方,頗知兵事的名臣。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誠,可謂滿門忠烈也!張叔夜可以算得上靖康之變中最壯烈的臣子。

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侵,張叔夜上章請求撥給騎兵,與諸將併力截斷敵人歸路,但這一奏議未能得到批覆。隨後張叔夜被改任為鄧州知州。朝廷增設四道元帥,張叔夜兼任南道都總管。不久金兵逼近京都開封,宋欽宗下手令催張叔夜入京保衛。 張叔夜接令後立即自己統率中軍,他的兒子張伯奮率領前軍,另一子張仲熊率領後軍,共三萬人。第二天出發,到了尉氏,與金人遊兵遭遇,張叔夜率軍且戰且進。十一月十五日,到達京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