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帝王耳聾目不明(五),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俅走後,趙佶帶著幾個親從官在垂拱殿外踱步,趙佶的想法很簡單,皇城司負責對禁軍的監視,高俅在東京對百官展開監視,日後組建推廣到全國去。但是其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就是各種情報、資訊的分類與傳遞,大宋雖然有郵驛制度,但是一來是整體速度還是很慢的,只有一些軍國大事,動用金牌急遞,才能提高傳遞速度。而且情報的傳遞最重要的就是保密,郵驛傳遞顯然不能保密,只能讓當地的走馬承受來辦理此事。
比傳遞更重要的是分析處理情報資訊,指望這些刺探情報的邏卒自己去分析處理情報顯然是不靠譜的,趙佶需要建立一個情報分析中心和指揮中心,來協調處理此事。
孫子曰: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情報資訊不僅關乎趙佶能不能坐穩位置,更關乎大宋的國運,趙佶怎麼能不擔心。大宋這些文官武將,要麼高談闊論,動輒不戰而屈人之兵,要麼在戰場上敢打敢拼,但是對於謀篇佈局,不甚瞭解。大宋的情報工作,雖然不能說差,但是也談不上好。
之前的情報工作,主要有樞密院和皇城司承擔,大宋對遼的情報工作還算不錯,一來是自太祖以來,都把契丹視為心腹大患,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而且契丹自立國後,歷代皇帝都篤信佛教,大宋的間諜往往以佛教徒或者僧侶為掩護到契丹境內偵察,再加上北方漢地還是有非常多的漢人,不少人還曾經心向大宋,對於契丹的情報,大宋做的還算不錯。
對於西賊,大宋的情報工作就十分失敗了,首先就是從上到下對西賊的輕視,其實在李繼遷時代,就有人向宋廷通報過李繼遷的種種異動,但是宋廷不以為意,認為李繼遷不過是疥蘚之疾,根本不足為懼,到李元昊起兵的時候,宋廷仍然沒有引起重視,最終好水川、三川口之敗,宋軍也是敗於情報失利。
殷鑑不遠,趙佶決定加強情報資訊的收集,利用榷場對西賊腹地的兵要地誌加以勘察收集,同時向西賊派遣間諜,策反西賊內部如同仁多保忠這樣的人。
不管是樞密院還是皇城司、班直刺探來的情報,都會匯總到趙佶這裡,趙佶需要一個機構來協助他分析研判各種資訊情報。趙佶也考慮過在樞密院下設立一個機構專司此事,但是這種想法很快被他自己否定了。一來是一旦這些蒐集來的情報到了樞密院這裡,趙佶擴大皇城司和利用班直蒐集情報的事情必然隱瞞不住,到時候肯定會多生事端,群臣絕不會答應趙佶擴張皇城司的。二來嘛,趙佶對於樞密院的保密能力表示很堪憂,大宋朝廷,甚至自己的禁中,都是千瘡百孔的,而且樞密院要是能做好情報的分析處理工作,大宋也不至於如此了。
思來想去,趙佶決定利用太監。首先一點就是這些太監長居宮內,只要自己把禁中打掃乾淨,保密還是不成問題的,自己要是連一群太監都控制不住,這皇帝還做他個甚!其次就是宮裡的部分太監還是受過一些教育,也可以挑選一些小太監加以教育,讓他們讀書識字,而且可以將自己對於情報的理解灌輸給他們而不必受外廷文官的影響。其三就是這樣的機構,如果不直接掌握在自己手裡,恐怕趙佶會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的。
所以趙佶決定調童貫回來,讓他來先主持此事,童貫在如今這些太監裡,還算知兵的。童貫畢竟久在陝西,對西賊還算得上了解,目前的重心當然是對付西賊,童貫顯然很熟悉此事。讓他來做也算物盡其用了。
趙佶想了一會,隨即返回垂拱殿,在桌案上寫寫畫畫,首先是情報工作的重心,趙佶想了想寫道:西賊、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