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財政與禁軍,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募兵了,先說說怎麼補齊禁軍缺額吧!

章惇說道:歷來禁軍缺額,補齊缺額的辦法無外乎幾種,一是募兵,二是從廂軍中揀選精壯之士補入禁軍,三是將罪囚等充軍罰罪。趙佶說道:禁軍國家精銳,備守戰兼征伐,罪囚豈可用之!還是從廂軍中揀選精壯之士和募兵吧!

章惇皺眉道:廂軍現今只有二十餘萬,就算降等揀選,恐怕只得數萬人,也就是說要募兵二十萬,當今承平之世,百姓不願投軍,恐怕募兵不易啊!呂惠卿也說道:恐怕募兵也要降等 ,否則如何來的二十萬士卒。現在募兵何其不易,以募兵一人給例物三十貫算,二十萬人就需要六百萬貫,恐要動用封樁了。

趙佶不再和這些文官們扯淡了,問三衙武將們:卿等來說,募兵之難,在於何處?怎樣才能補齊缺額?狄詠說道:募兵之難,首在於例物,雖說是三十貫,然而實際上地方上往往用絹帛替代,價值不及二十貫,還有就是禁軍將士刺字,與罪囚何異,民間但凡有出路的都不會投軍,現在要大量徵募士卒,就是給足錢財,再給士卒們出路,一入禁軍,難以回頭,官家深思之!

章惇說道:狄馬帥所說確是一事,現在民間投軍人少,此次募兵不若增加例物十貫,且明言實發錢貨,至於刺字,這是祖宗法度,豈可輕易變更,且若不刺字,軍士逃亡,何以追索?但可以不刺面,改刺其他地方。

曾布說道:元佑時曾在陝西募兵,止於右臂上刺字,依禁軍例物支衣糧料錢,並減身高一至兩指,募兵二萬,若此次照此辦理,在河北、河東京畿諸路募兵,十餘萬應可得,唯一可慮者,三司可有如此多的財貨。

呂惠卿說道:以每招募一人四十貫算,募兵二十萬需八百萬貫例物錢,這部分可以用禁軍缺額封樁錢抵充,可慮者是每歲軍餉和軍糧鹽菜等支出,等於每歲增加開支六百萬貫,三司在不動用封樁庫的情況下,大約差額百萬貫左右。趙佶想了想覺得,隨著市舶司的執行,百萬貫應該不難,於是說道:三司多方籌措,吾也在禁中節省,務要補齊禁軍缺額。

趙佶問道:對於募兵,三衙還有什麼說的,還有禁軍士卒逃散,要想辦法制止!姚麟說道:募兵之制,太祖已有成法,今雖放寬一兩指,然亦不可失之於濫,否則招募來計程車卒不堪使用,又有何用?還有沿邊的蕃部,驃勇善戰,可以從中募兵,以當破陣之用。至於禁軍士卒逃散,主要是待遇太差,剋扣軍餉所致,官家可在軍都虞侯處設專司抓捕逃兵。

趙佶想了想,在軍都虞侯處設立專司,不就是憲兵嗎?這當然也是減少軍士逃亡的一個辦法,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保障士兵的待遇,大宋禁軍士卒的待遇還算不錯,不過就是喝兵血的太多了,是該好好收拾一下這幫喝兵血的了。

趙佶問道:章樞密、蘇臺長,禁軍軍官剋扣軍餉,導致軍士逃亡,應當由樞密院和臺諫管理吧!章惇說道:樞密院也派出官吏查察此時,不過收效甚微。蘇轍也說道:軍伍之事,一向是樞密院和三衙管,臺諫只負責監督。

趙佶說道:不若由臺諫在諸路設一清軍御史,專司核查軍士,糾察不法,若哪路軍士逃亡嚴重,責重處清軍御史,諸卿以為何如?章惇皺眉說道:官家,臺諫的御史,手無寸鐵,如何去督察這些軍漢?蘇轍也說道:禁軍軍額如此之大,光靠幾個御史,恐怕難於清查。

趙佶說道:那就讓提點刑獄使兼清軍御史,所在禁軍都虞侯對其負責,發現有軍官剋扣禁軍糧餉的,將其拿下,報樞密院和三衙處斷,諸卿以為何如?一眾大臣沒有異議,趙佶就讓他們回去繼續處理政務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