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南來使節望京城(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佶的這個問題,讓李格非有些無法回答,畢竟他並不是當時的宰執,更不可能知道仁宗皇帝當時是怎麼想的。

韓忠彥出來說道:“官家,仁宗皇帝當時也是有難言之隱的。”

趙佶笑著說道:“吾倒是忘了,韓相家學,當時韓魏公執政,於此間事倒是瞭解的詳細,請韓相說說吧!”

韓忠彥倒是為趙佶詳細解釋了當時大宋為什麼拒絕大理入貢。

首先是當時大理國兵力強大,大宋在西南地區的軍事力量比較空虛,無力對抗大理。大理國擁有眾多烏蠻軍隊,軍力強大,大宋不敢輕舉妄動。

烏蠻是南詔王室的同族,是南遷雲南的西北氐羌族系遊牧民族,是南方的遊牧民族。史載烏蠻:“左右佩雙刀,喜鬥好殺,父子昆弟之間,一言不相下,則兵刃相接,以輕死為勇,男女無貴賤皆披氈跣足,宰殺牛羊,動 以千數,遇戰鬥,視死如歸。善造堅甲利刃,有價值數十馬者,標槍勁彎,置毒矢末沾血立死”。

可見烏蠻善於騎射,尚武輕死,戰力極強。南詔憑藉烏蠻軍隊四處擴張,稱霸一方。段素順時與滇東烏蠻三十七部結盟,以防備大宋政權對大理國的軍事襲擊,並留下了著名的《大理國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而宋軍此時忙於對付西賊,根本無力對付大理。

對大理釋放的善意,大宋也無法判斷,生怕中了大理的圈套,故而大理的求封選擇了不予理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理在大宋初年的擴張行為讓大宋無法信任大理。

在南漢滅亡之開寶四年(971年),大理國不僅派兵奪取了延眾鎮等地,設定了特磨道,還佔領了廣源等州峒,設定了廣源道。由於大理國佔領該地,使大理國擁有了從西南兜底包抄北宋和俯瞰交趾紅河三角洲平原的地緣政治優勢,並使得大理與北宋在特磨道以東的地區鄰壤。

大理的東擴讓大宋感覺到了危機,大宋害怕大理日後成為又一個交趾,故而不但未能準允大理的求封,反而對大理採取了各種的防範措施。

大宋透過啟用廣西溪峒峒丁並加強訓練在數量上減少了與大理的差距。

截止到現在,根據樞密院的統計,熙寧團集左右江峒丁十餘萬眾,自廣以西賴以防守,今又二十萬眾來歸。足見峒丁人數當在二十萬人以上。此規模與大理總兵力已經不相上下,加之大宋加強對廣西峒丁的訓練,並建立了馬軍,修建了堡寨,大大提高了峒丁素質和戰力,也增強了抗禦大理的能力。

單廣西就有二十餘萬峒丁武裝,加上大宋的駐泊禁軍以及川蜀的土丁,總兵力甚至超越了大理,由於大宋採取了制衡大理的軍事措施,宋理兵力由不對稱轉變為對稱。

同時透過高價購買川黔諸蠻所產的短小不堪戰陣的且賴以為衣食的羈縻馬,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宋軍戰馬的數量,畢竟十分之一二還可用,降低了宋理戰馬資源不對稱程度。又拉攏了以販賣羈縻馬為生“仰此為衣食”的川黔諸蠻,削弱了大理對川齡諸蠻的影響力,制衡了大理。

同時大宋還對西南諸夷加以拉攏,在宋理之間形成北起大渡河,東至黔東,南迄桂西的廣闊緩衝區,以這些地區的諸蠻作為抗禦大理的“藩籬”並對其收買、拉攏和羈縻,“以夷治夷”。

廣闊緩衝區的存在,使得宋理基本脫離地理上的直接接壤和聯絡,大理要居高臨下或順流而下進攻宋朝都因為遠隔川粵諸蠻而變得十分困難,廣闊緩衝區的存在使得大理不易像南詔犯唐那麼容易進犯宋朝,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理居高臨下且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緣優勢。

在大宋君臣看來,大理就如同前唐的南詔一樣,野蠻難馴,不服王化,隨時有可能入侵大宋,故而對大理嚴加防範,不給冊封,斷絕交往,也是為了使大理不能窺視大宋。

但是大宋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