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卷總結,禁區之狐,林海聽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退出這一行,消失不見……
如果沒有《禁區之狐》這本書,我可能就真的會這樣。
這也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上本書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創作激情在消褪。
寫了那麼久的足球小說,哪怕再怎麼熱愛足球熱愛寫作,也有激情耗光,審美疲勞的一天。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每次完本一本書,就會休息很長時間的原因——以前的我頂多休息一個月,哪能一休息就是半年啊?
人要服老,也要尊重客觀規律。
還好我在《禁區之狐》這本書上重新找到了感覺,我不能說我的職業生涯第二春了,但最起碼現在的我還有很多話想要說。
而傾訴欲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以前我寫《我踢球你在意嗎》和《我們是冠軍》是21歲到23歲,寫《冠軍教父》是從24歲寫到26歲,算是把自己人生前二十多年的積累說給你們聽。
現在我想把我人生26歲到40歲的閱歷積累說給你們聽。
於是有了《禁區之狐》這本書。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從裡面看到很多我對生活和足球的態度與想法。這些態度可能和當初我寫《我們是冠軍》和《冠軍教父》時都不一樣了。
現在對我來說,最起碼寫好這本書遠比爆發更重要——我所謂的寫好是寫出一本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反覆推敲的書。而不單單是訂閱有多高——我不是說訂閱不重要。訂閱高當然好,但如果說要讓我拋開質量提速爆發來把訂閱成績拉起來,那我真的做不到。既然心有餘而力不足,那就做個取捨,質量優先吧。
我知道現在網路小說IP難賣,體育足球小說的IP就更難搞了,版權改編我做不了主,身為一個作者,我所能做的也僅僅就是把這本書寫好了。
在這本書以後的日子裡,我也會秉承這個想法去寫的——質量第一,數量靠後。
說到這裡,雖然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我還是不得不再說一遍:如果覺得追更太痛苦,大家可以開著自動訂閱養上,比如在重要比賽的時候養著,等更完了一口氣看。
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要說什麼“明明是高潮被你拖得毫無激情了”。
不是我拖,是我每天就能寫這麼多,產出有限,還有可能寫了也白寫——全部作廢了。
實際上如果倒回去把那段劇情一口氣看完的話,會覺得一點都不拖,每一個字都不浪費,每一個出場的角色、說的話、對他們的描寫都是有意義的。
關於我自己說完了,接下來說一說小說本身。
這一卷,胡萊結束了他在國內的全部征程,出發去往歐洲,開啟他人生中的一段遠行。
尹吾的那首歌我從寫秦林退役的那一章開始一直聽,反覆聽,只聽著一首歌,聽了許多天,寫完了第三卷,又重新寫了第三卷的尾聲部分,一直到現在,在寫這篇總結的時候還在聽。
其實這首歌不口水,旋律也稱不上朗朗上口。但我就是喜歡。
在寫到秦林退役的時候,我就已經決定把這首歌完整地用到最後一章的結尾,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實在是太適合我想要表達的東西了,是對這一卷結尾部分的總結和對胡萊未來的展望。正好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猶如電影裡的轉場一樣。
胡萊揹負著那麼多人的期望遠行,不就是為了追逐他心中的夢想嗎?
但因為夢想而遠行並不僅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會有艱難險阻,這不是一次唱著歌兒蹦蹦跳跳的郊遊,而是一段需要勇氣和運氣的艱苦跋涉。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
“可遠方也有酷暑寒冬,有風雨的夜,泥濘的路。”
同樣,儘管有這麼多艱難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