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漢地十八州,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麼,李素就是讓諸葛亮繼續找金銀山、發現當地有價值的農作物。這些活兒需要一定的理工科常識,行政主官懂行的話,指揮起工匠和勘測人才做事時,也能事半功倍。
劉備覺得這個也有道理,諸葛亮今年二十六了,之前一直當京官,二十四才外放地方,才當了兩年州級地方官。
要是直接再拉回朝廷中樞,也不利於諸葛亮的成長,畢竟之前魯肅顧雍法正他們,當地方官都是動輒三年一任,幹過至少兩任。
那就讓諸葛亮在青徐幹三年,到日韓再幹三年,到時候對中原成熟地區的地方行政統治、以及蠻夷新徵服之地的夷務歸化,都有所心得,再回來當京官。
諸葛亮之前,有如此閱歷的地方官,也就只有李素本人,以及顧雍了。
顧雍在滇南建寧郡幹過多年,後來還當滇州布政使,早期一直在跟南蠻打交道,後來才來富庶的揚州。
相比之下,連魯肅這方面的履歷都不是很全,魯肅雖然管過交州,可交州當時已經相對滇州歸化一些了,沒那麼多蠻夷事務。
再往下的法正,這輩子也沒接觸過複雜的地方政務,當地方官都是在富庶地區當的,對民間疾苦了解就又下一個臺階了。
法正或許可以當一個一流的謀士,卻不能主政全域性,或許他這輩子仕途的頂點,也就是個類似於監察系統一把手的程度了,比如執掌御史臺。
宰相必起於州部,李素為大漢建立下的這個潛規則,既然是有益的,那就堅持下去。
劉備便順著李素對諸葛亮的規劃,又趁機深入聊了一些人事安排,把下一階段大漢的發展方向大致敲定一下。
……
二月底的這次覲見後不久,朝廷就發下一系列旨意,對行政和人事進行了相應的微調。
也定下了章武十一年、十二年的大致基調,總的來說,朝廷會繼續休養生息,整頓內政。
人事方面,先是對平定三韓和邪馬臺的有功將領,都進一步加封,賞罰分明。
驃騎將軍趙雲以擊潰扶余軍隊、擊殺扶余王尉仇臺之功,加封一個縣,成為了在遼東總計獲封七個縣的公爵。
太史慈和甘寧分別為徵東、徵南將軍,封邑數也增加到了兩個萬戶縣的程度。
李素被髮還當初青兗移民之亂時奪走的那個縣。
行政區劃方面,劉備倒是沒有直接下詔專斷,還是請了朝臣會商後才正式決定的。
最後的結果,是把大漢從之前的青冀幽並、兗豫徐揚、雍涼荊益、滇交司隸,十五個州部的基礎上。再加上遼州、平州和西州,趁著這次區劃調整,直接加到了十八州。
多出來的三個州,其中西州是原本固有的領土,就是涼州光復後,漸漸被朝廷重新控制起來的原西域都護府轄區。
這些年朝廷雖然沒有在西北用兵,而是以強化貿易往來、增加貿易商路關鍵節點的屯田墾荒移民等手段治理。這些治理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細節,卻也潤物無聲,結合馬超在西北的威名,著實讓大漢對當地的控制漸漸加強。
所以這次,李素也建議趁著吞併三韓和扶桑,把西域也從羈縻狀態,變為法理上的直接統治。
不管以後怎麼樣,先把名字改過來,從都護府變成州,將來“自古以來”的行政正統性也可以進一步加強。
而且做出這個決策之前,相關的文治伏筆也做得差不多了,比如蔡邕死前修的《史記索隱》裡面,對西域戎狄的血統源流考證也補足了一些新的史料,在當地也已經宣揚教育了多年,
當地的貴族豪酋也跟當年被顧雍拉去教育讀書的滇州南蠻一樣,潛移默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同了漢人的史觀。有了思想基礎後,變都護府為州,也順理成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