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亂、還堅定地朝著尉仇臺的方向眾志成城地瘋狂突擊!

所有漢軍鐵騎心裡,其實只有一個念頭,可惜尉仇臺不知道:戰前趙雲已經告訴他們了,過河之後,死戰三日!要麼拖住等到太史慈來!要麼幹掉敢於野戰迎擊的敵軍主帥!要麼死!

上下一心,加上大漢十幾年南征北戰建立起來的信心,以及趙將軍的威名,如今漢軍鐵騎計程車氣,簡直堪比破釜沉舟時的項羽部隊。

大意了!一開始就不該聽那坑妹夫大舅子的說辭!搞什麼“趁敵半渡而擊”的野戰!就該堅決守城的!

尉仇臺眼看趙雲就要殺到自己面前,左右親衛全部在阻擋之下紛紛被成批屠戮,不得不開始退卻。

其實,尉仇臺確實是可以退卻的,他一開始不甘心退卻,也是怕部隊覺得主帥潰敗,反而導致己方軍心瓦解。

果不其然,尉仇臺的大旗開始後退後,仗著輕騎兵的速度優勢,趙雲還真追不上瘋狂逃命的尉仇臺。

但原本被尉仇臺交代了要“各自為戰、包圍襲擾”趙雲的扶余、三韓騎兵其餘各部,也出現了動搖。他們根本無法堅定執行尉仇臺的戰前交代。

無數基層將領心中開始琢磨:主帥的中軍大旗退了!旗陣亂了!我軍是不是敗了!咱這些人還要繼續死磕麼?看上去射了那麼多箭矢,也沒射死對面幾個人馬俱有鐵甲的怪物!

這就是早期東北漁獵民族,和後來蒙古人那種圍獵戰術最大的區別。

後來的蒙古人之所以尤其強,騎射技藝還是一方面,關鍵是蒙古人的指揮系統,可以做到幾路大軍分進合擊時、可以做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互不統屬自行指揮、見機行事。

而扶余人還做不到。

扶余人有一個王,而這個王是不能死的,王如果敗退了,全軍士氣也會崩。王一開始交代的作戰計劃,也沒人會繼續執行。

這跟蒙古人的“西征的時候速不臺和拔都互相不怕對方那一路的主帥死了,反正不管友軍主帥死不死,我都打自己的。友軍主帥敗退了,我計程車氣也不降”。

做到沒有任何一個會被敵人“攻我之所必救”的點,才能做到任何一個點被機動性更弱的敵人盯住咬死了突擊,都能放心大膽不怕丟臉地直接撤,想怎麼撤怎麼撤,還不影響其他各部的追擊和士氣。

所以,尉仇臺期望的“我被趙雲追著逃,其他沒被趙雲追的友軍可以咬住趙雲的後軍持續對趙雲輸出”的場景,就因為扶余人有一個必須救的王,而沒法實現。

有首,就會怕斬首行動。

沒有首,才無首可斬,能跟細菌病毒阿米巴一樣黏死敵人。

尉仇臺苦苦爭取到的把趙雲重重包圍的機會,就因為他自己撐不住不得不逃亡,徹底葬送掉了。

追在趙雲後面尾隨射箭的扶余騎兵,漸漸因為恐慌己方的王已死、不知中軍主陣的情況,變得惶恐怠惰、裹足不前、追著追著就掉頭轉向、或者往兩旁散開,越走越少。

戰場上詭異的一幕就此出現:大部分三韓和扶余部隊,並不是被趙雲突擊而潰散的,而是跟著趙雲跑了一陣,不知不覺人數就越跑越少了。

趙雲打了一輩子仗,也是第一次在實戰活學活用中,體會到這種奇妙的、前所未想的打法。

敵人有王,有必須救的目標,對我軍居然是一件好事。

只可惜,鐵甲騎兵的耐力終究不足,速度也遠比輕騎兵慢。趙雲能夠追散扶余騎兵,卻沒能畢其功於一役、直接追斬尉仇臺本人。

畢竟對方臉都不要了,還付出了全軍自行逃散的代價,只為換條命,那他好歹也能確保換回這條命。

“趙將軍不能再追了!我軍馬力已竭啊!”魏延三番五次苦勸,己方戰馬都開始出現口吐白沫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