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尉仇臺的狠話並沒能撂多久,因為就在他號令全軍圍殺趙雲後,僅僅半盞茶的工夫,隨著趙雲重新集結好隊形,返身殺回,整個戰場上,似乎就被一陣濃濃的肅殺氛圍籠罩了。
趙雲的騎兵,連蹄鐵鏗鏘的轟鳴聲,都跟扶余蠻子大不相同。
扶余人和三韓人此前跟大漢保持了多年的和平,也確實不知道中原騎兵的技術裝備升級到什麼程度了。
作為東方蠻夷的扶余人,他們素來就冶金技術落後,鐵器都要從漢人那裡貿易購買,用長白山區的名貴獸皮等物,換一點鐵刀、槍頭。
大多數扶余人至今連鐵鍋都用不起,只能吃燒烤或者用砂鍋燉肉。
所以哪怕中原地區當年所有的軍閥、都知道馬蹄鐵這玩意兒超過十年了,扶余人依然一個實物都沒見過,自己就更買不起裝備不起了。
高橋馬鞍和雙側繩圈馬鐙他們倒是用得起,不過金屬馬鐙就沒法模仿了,最多是弄個木頭削的,把繩圈升級一下。
這樣的裝備水平,他們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是漁獵民族的射箭天賦,以及戰場上的人數優勢。
“全軍散開!包圍趙雲!各自為戰!我軍人數十倍於趙雲!務必先以弓箭重創趙雲!”
血腥搏殺前的最後一刻,尉仇臺好歹做了一項正確的軍事調整,試圖把扶余騎兵的騎射優勢發揮到最大。
漁獵民族和鮮卑那些遊牧民族又不一樣,雖然都是生活在馬背上,但遊牧畢竟不用天天射箭,只是需要天天騎馬。所以遊牧的騎術比漁獵稍強一些,箭術卻是遠遠不如漁獵的。
這也很符合自古以來,華夏北方蠻夷的技術特點——
越往西北越靠近草原高原,騎術越強,騎兵衝鋒也越強。越往東北越靠近大興安嶺長白山這些山區。騎術和衝鋒會弱一些,控馬也不如西北遊牧,但箭術越來越精準。
哪怕到了現代社會,韓國人也一貫以弓箭自傲。所謂東夷,不就是東邊那些“一人弓”的民族麼。
從造字上就看得出來,一人加弓是為夷。
“嗖嗖嗖”地箭矢破空之聲,凌厲呼嘯,趙雲還未接敵,便被每輪數千根的箭矢襲面而來,如疾風驟雨,而且綿綿不絕、次第銜接。
但尉仇臺預想中的人仰馬翻並沒有出現,更多隻是勁矢鏗鏘彈射在鐵架上,隨後迸著火星彈開——
扶余人的弓,本體質量還是不錯的,用大量動物筋腱纏繞加強彈性,所以箭矢的動能勁道很足。只可惜箭簇不夠鋒利,用不了上等鋼材打造的破甲簇。
趙雲如同從飛蝗中破陣而出,凌厲直撲,立刻在來不及保持距離、也還沒想到要保持距離的扶余騎兵中間,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那感覺,就像是馬路上堵車的時候,來了一輛不管不顧的坦克,一路碾過去開道,當者無不齏粉。
數百扶余騎兵,幾乎在相撞的一瞬間,就被屠戮落馬,鐵蹄踏碎頭顱的詭異聲響不絕於耳,讓悍勇的漁獵民族亦止不住膽寒。
尉仇臺的瞳孔劇烈縮放了幾下,剩下的滿是駭然。
趙雲就是這樣拿著十分之一的人數、直愣愣衝破他的包圍的?!對面明明只有兩三千人啊!你都被包圍了,不該表現出一些軍心潰散麼?怎麼被包圍後士氣方面跟沒事兒人似的?
這完全不符合兵法預期!東夷北狄,他們世世代代刻在基因裡的對付漢人的妙招,就是虛張聲勢、“凌踐使之大亂”,然後才跟狼群屠羊一般把漢人幹掉!
其實別說東夷民族了,哪怕是公孫瓚,當初學練白馬義從,那也是以夷制夷,學了他們的長處,知道輕騎的關鍵就是用聲勢嚇住敵人,敵人一亂,後續都好說。
可是,趙雲的人馬,十分之一的人數、身陷重圍被四面亂射、但就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