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變自然環境,發掘非生物資源,那就更不存在“惡”了。

人自然天性要生存,要使用自然界物資,這就是質樸。人對這些東西天生有貪婪,想佔有,這也是質樸,不能叫惡。

而荀子說的“偽”,李素認為不僅是“後天學習”,還包括一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行為規範的形成”。

換句話說,“性”更多是人對物、人對自然的認知和行為準則,“偽”更多是人對人的認知和行為準則。

人與自然打交道是天生的本能,人與人怎麼打交道是後天要學習的。

荀子說“偽”可以“使性美”,其實就是強調了亞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城邦動物,人有天然的合作需求”,所以要靠“偽”來強化道德,保護合作。

這其實也是很符合進化論的,因為自然界很多群居的、需要合作的動物,比如蜜蜂,都有本能的利他行為。這如果套到人類的概念範疇上,那種“利他”不就是“道德的天然本能”麼?

所以韓非怎麼能說人性的天然本能裡面沒有“善”呢?

如果韓非懂進化論,知道人類在上古狀態下,甚至極端點,在原始人的狀態下,人類跟虎豹猛獸相比處在絕對弱勢。

那種環境下,只要人口足夠稀少,人類幾乎不存在跟同類競爭的需要。

人活不下去的理由,幾乎沒有是因為被另一個原始人搶了資源,他們只會是因為“鬥不過大自然,打不過更強大的動物”而被殺。

那樣的原始人,怎麼會勾心鬥角?當然是看到一頭老虎來了,要眾志成城本能團結殺老虎、保護同伴。

因為基因本能就告訴原始人,你不團結、不利他、不互相幫助,都會被老虎殺了的。不需要道德教化,原始人天然本能就團結友愛。

因為人是從古猿進化來的,不是猛獸進化來的,古猿本來就不是肉體力量優勢物種。他進化來的時候就是一種必須群居抱團互助的生物,必須有社交和合作。

人類跟人類的內部競爭矛盾的凸顯,得是人類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具、開始征服自然、能讓人口繁衍、爆炸、出現人多地少、天然採集和狩獵的收穫不夠吃了。

這時候人才會意識到人的主要競爭矛盾,不來自於更強的猛獸,而是來自同類,也正是進化到了這個時候,人才會出現“缺德”,才會出現“損人利己”。

“偽”才會出現其第二種可能,那就是此後的“偽”既可以利他也可以損他。

其實韓非子在《五蠹》裡明明也有對此的論證:“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

說明韓非其實應該認識到“在人口稀疏的時代、在人和自然的矛盾才是人生存的主要矛盾”的情況下,人的“天性”應該是“不爭”的,也不會“缺德”,那不就是“性本不惡”了麼?

至於後來的“缺德”,韓非自己也說了,是因為人口爆炸人均自然資源不足、進入農業社會,“人有五子不為多,祖父未死就有二十五孫”,所以人才變賤變缺德。

一切惡都是在人口增長、區域性人均資源不足後出現的,最初的人口增長都沒出現之前,哪來的惡。

只不過韓非在其他地方專門為了論證他的“性本惡”時,又不用這些論據了。可見韓非也是一個選擇性遺忘的人,每一場不同的辯論,都只專門引用對自己有利的論據。

李素論證了這一切之後,基本上也就把韓非對荀子的“惡意誤解”,徹底剖析出來了:韓非說人性本惡是錯的!荀子的“性、偽”論比韓非要好很多。

但荀子多年來也被誤解為“學兼儒、法”,主要也是因為韓非對荀子的解讀有錯,而近五百年來,後世的讀書人、後世的大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