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航海保險,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殺頭的買賣也有人做,只有賠錢的買賣沒人做。他們能摸索出什麼東西進口進來能賣得出去,自然有市場的調節。
不過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的,劉備不理解就不理解好了,太超前。
李素覺得,還是把劉備認知誤區裡那個“民營航海不抗風險,不該有那麼大膽子”的問題重點解釋一下就行了。
李素解說道:“陛下,近年來,民間自營海商發展比官營還快,日漸繁榮,臣以為,關鍵還是阿亮前幾年搞的一項名為‘連坐擔保’之法搞得好。
那法子,一開始還是為了鼓勵‘朝廷督辦、民間承運’扶桑金銀和旅漢銅錠時,想出來的。陛下應該知道,諸葛家的海陸運輸,都開得比較大。
商辦的海船,運費歷來是比朝廷官辦的便宜,所以能放手讓商人們做的,最好還是放手自營。而民辦最大的弱勢,便是本錢不夠大,承擔不起出現意外後的貨物賠付。
畢竟朝廷讓他們運的是扶桑來的金銀,一船貨貨值便極為巨大。一旦出現沉船,傾家蕩產也不夠賠給朝廷。
所以從七八年前開始,這些業務一方面是逐步向最有實力的大海商家族聚攏,比如被糜家、諸葛家族承運,因為只有這些家族承受得起意外風險。
哪怕幾百條運銅船裡沉了兩三條,讓商人賠個好幾億,糜家諸葛家也輕鬆賠得出來。但是,全靠家大業大死撐也不是辦法,而且樹大招風,容易惹人嫉恨……”
後續的解釋,李素說得比較委婉。
原來,依然是因為諸葛亮很會做人,哪怕這個世界沒有“反壟斷法”,他也不希望三弟事實上對這些業務形成壟斷。
給朝廷運金銀銅的船隊,都由他家和糜竺家來辦的話,那成啥了?諸葛家成東印度公司了?
但是,其他小商人沒這個實力也沒這個魄力擔當,簡直是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
最後,諸葛亮反而還要想辦法培養自己三弟的競爭對手。建議諸葛均鼓勵中小型承運人聯合起來、也組團承包這部分朝廷業務。
如果中型承運人承擔不起風險,就給他們組一個類似“保甲連坐”的制度,互相承擔連帶分攤責任,出了事故大家湊份子賠,攤薄了就賠得起了。
這條辦法,諸葛亮沒有親自拿出來,他是借了諸葛均的手拿出來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麼深諳算學機率之道的妙法,肯定是諸葛令君想出來的。
後來他發明的這個風險連帶法,居然成了最初的“海運保險”前身。
凡是承運標的物貴重、超過承運人風險承受力的朝廷訂單,都要從收取的運費裡計提一筆出來,作為參保費,幾乎跟後世買大車搞物流得交交強險一樣了。
而且,事後諸葛亮也沒想把這個“航運保險公司”捏在自己家族手上,路子摸索清楚之後,他就讓諸葛均自己建議,把這個“連坐保險”交給朝廷託管。
這倒不是諸葛亮良心多好,而是畢竟他也是古人,沒意識到“保險公司”這門生意本身也是有巨大利潤可言的。
諸葛亮剛發明海運保險時,這東西就是非營利性的,負責居中做賬協調的人不能拿好處,收上來的保費也是封存在專門的一個庫,就算用不完,也跟運營者無關。
還是這個“航海保險”的路子,傳到丞相李素耳朵裡時,李素才小小瞠目結舌了一把,感慨如今的諸葛亮已經是青出於藍了,都不用他這個恩師點撥提醒、用先知開掛。
谷/span諸葛亮自己憑藉著已經足夠豐富的見識儲備,已經能自己滾雪球一樣滾出越來越多靈活妙用的新知,治國理政理財都是遊刃有餘。
劉備因為數學不好,對這些“金融管理創新”也不懂,所以儘管這東西出現已經有好幾年了,他還是此刻親自到番禺巡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