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千年帝國(真.大結局),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一,有了桉葉油才能讓熱帶殖民安全度徹底提高。
但種桉樹有壞處,所以李素沒有在中原直接種,只是在海軍發現澳洲後,從澳洲引進到旅漢南島,也就是菲律賓地區種植,然後直接把桉葉油收穫之後海貿運回中原。)
巧克力,玉米,土豆,辣椒,南瓜,番茄,花生油……十餘年間豐富了漢人的田園,讓天下人口進一步增加,也免於饑饉。
劉備晚年,大漢人口數量規模一直維持在三千五百萬左右——原本會增長得更快,但主要是地理發現交流引入新的傳染病,始終在壓制人口壽命,抵消了一部分自然增長。
但是到了230年代,隨著傳染病的壓制效果漸漸弱化,李素也有限地推廣了一兩種他懂得的免疫防疫技術,比如種天花牛痘。美洲作物也漸漸自然普及,人口增長終於有些壓不住。
很快突破了四千萬、後來又逼近五千萬。李素在劉備之後,又大權獨攬輔政十六年,尊榮無比,劉理對他也確實真心敬重有加,沒有絲毫怨念。
到七十歲時,擅長養生的李素完全正式退休,回揚州會稽郡的封地又安度了幾年晚年。最後一直活到七十三歲,西元245年,漢452年,與孔子同壽,比劉備晚了十九年。
諸葛亮因為這一世有好好護肝,而且也養生沒那麼累,本身身體素質條件就好,居然壽至八十四歲,比原本歷史上整整多活了三十年,至西元265年、漢472年。
因為諸葛亮的高壽,他甚至活得比皇帝劉理還久,以至於還比他年輕了十幾歲的皇帝劉理走在他前面、還託付他輔政嗣君,當然已經不存在所謂的“託孤”盛軌了,畢竟天下已經很太平了。
李素和諸葛亮全權輔政的三十年,是大漢三興後的絕對內政發展黃金期,科教文化全部昌明,社會生產力幾乎全面發展到了後世16世紀的水平。
本該出現在大航海時代的火槍大炮、新一代鍊鋼技術、機械加工技術,也全部出現了,之前戰爭年代只是重點發展所留下的短板,也在市場繁榮的自然推動下,自發補齊了短板。
大漢的人口,在245年李素晚年,達到六千萬。到諸葛亮晚年的265年,達到八千萬。
……
諸葛亮之後,大漢沒有再設立丞相,但大家也形成了對君權一定製約的默契,靠科舉開明政治維持社會流動性,穩定統治期自然也遠勝從前。
西漢、東漢的社會穩定期,最多也沒超過一百五十年過,就被土地兼併和階級固化給打趴了。李素和諸葛亮最佳化後的制度,這些問題被極大緩解、矛盾積累速度慢。
還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和農業產能潛力可挖,一切的一切,讓三興之後的漢室居然連續運轉了三百多年,都沒有嚴重的內部危急。
西元300年時,大漢總人口破億,360年時,破兩億,400年時,破三億,480年時,破五億,最後總算進入了馬爾薩斯陷阱。
而因為大漢畢竟沒有實行資本注意制度,李素和諸葛亮之後那些日子裡,科技的進步肯定比不上同等時間段裡、歷史上實施資本注意鼓勵創新時的速度。
所以諸葛亮晚年科技水平停留在16世紀末,到了公元480年時,大漢的科技也才普遍相當於另一個時空的18世紀中期、距離全面工業歌命還差臨門一腳。
生產力不夠發展,糧食不夠,人口爆炸,穩定存在了七百年之久的漢朝,終於不得不冒險轉移矛盾。
好在因為七百年積威,人心思漢,殿興有福意識形態被宣傳了三百多年,人人奉為聖賢之論,所以倒是沒人想到推翻大漢來解決這個矛盾。
再加上大漢有科技和軍事優勢,最後博弈的結果,是大漢走上了一場對外挑釁擴張洗牌、對外轉移矛盾的路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