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例精確一些。還用了不會滲散的黏性顏料。”

李素提到的,顯然是中世紀才出現的油畫了,或者說蛋彩畫(油畫出現之前,有些跟油畫技法差不多、但調顏料的材質是蛋清,就叫蛋彩畫),總之就是利用了顏料不是水性的,不會滲漏擴散的特性,好好整以暇慢慢地畫。

顏料和工具好搞定,但寫實派畫風在古代難以推廣的另一個難點,主要是古人不懂透視原理,傳統畫無論是東西方,一開始都是散點透視的,沒有一個近大遠小的聚焦。

這一點也不光是漢人,西方世界一直到後來拜占庭人那些畫,也都是沒焦點的,平鋪的比例,所以要求畫得特別像,就有難度。

不過這東西,隨著小面積的平板玻璃出現後,其實也好解決。因為不需要畫家真懂什麼高深的物理原理,只要隔著一塊玻璃取景、然後把他真實看到的景物大小關係、完全沿著眼睛視線所見、瞄在玻璃後的紗布上,最後再潤色成稿、謄到正規畫布上。

這東西也是剛出現不久,其中諸葛亮也貢獻了不少,主要是提供了玻璃。

李素熱衷於這項技術,倒不是為了民生或者經濟。純粹也是他覺得自己都老之將至了,想留下一點自己的形象給後人瞻仰。

他不希望自己的樣子被後世之人隨便美化或者醜化,更不希望後人隨便弄點泥塑木雕在那兒膜拜、然後就說這人就是李素。

看看孔子關公諸葛亮這些人,歷史上的遭遇,就不難想象,李素到了如今的地位,未來不知道要被人藝術加工多少次呢,還不如留下真容。

所以,促成寫實畫風和相關技術的出現,真不是為了錢,這東西也不賺錢,只會賠錢。也許達官顯貴留下一張非常像的真容,要花費黃金數百兩,但對於花得起這價的人而言,是值得的。

劉備也是第一次聽說這項還在“實驗階段”的技術,連忙打聽了幾句,是不是真能畫得像,又問最快何時何處能徵辟到畫匠。

李素也表示最快的話,句章縣城、會稽郡公的別府內就有畫匠。如果急的話,派一艘快船上岸接人,明天就能到。

劉備不由好氣又好笑:“在家做的好大事!培養出能畫得像的匠人,也不跟朕說知!”

李素尷尬分說:“這不還在摸索,那些畫匠畫技還未完善,不敢獻醜。”

劉備一揮手:“傳旨,立刻徵辟畫匠,再有,把這兒好好佈置一下。朕累了,不想明天再爬一遍,今晚便在這塔上下榻。”

李素連忙提醒:“陛下,高處風大,就算這觀景臺可以關窗,還是得讓人填縫防風。還有,要把龍榻搬上來怕是不易,只能多堆被褥打地鋪了。”

劉備無所謂地說:“都百丈之高了,一點不接地氣,還要什麼床榻?被褥鋪厚夠了!就這麼辦!還有,畫像歸畫像,作詩還是不能免的!差點兒讓你躲過了!”

劉備想的是:萬一畫匠畫的不夠好看,不夠英明神武帥氣,那還是要靠李素寫詩留念,讓後人牢牢記住他劉備是第一個登塔的皇帝,遍覽天下奇觀。

然後,劉備還吩咐那幾個隨駕出巡的皇子,全部下塔到句章港內找行宮下榻,明天再爬一次塔上來請安。只留了幾個最親信的近臣,可以住在稍微下面幾層,免去再次登塔的辛苦。

反正隨行的皇子,年紀最大的也是196年生人,才22歲,年輕力壯就該好好鍛鍊鍛鍊身體,順便考察一下他們的體質。

劉備安排得明明白白,李素也躲不過,只好搜腸刮肚找了點以讚美高峻雄偉為主的五言詩,來當一把文抄公。

剛好登塔參觀花了大半天時間,此刻都已近黃昏,李素先後找了兩首,湊湊數把地名改一下,對應日夜之景。

“句章夫如何?吳越青未了。匠心奪神秀,陰陽割昏曉。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