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瑁都能想到的問題和弊端,李素怎麼可能想不到?
何況李素比這個世界任何人,都還額外多上千年的對科舉制利弊的認知。
所以,哪怕李素剛來荊州的時候沒意識,等他親自主持工作、深入調研後,這些弊端也都浮出了水面,並且開始著力解決。
只是暫時還沒想到完善的解決方案,或者說還有很多細節要推敲,以免操之過急導致更多漏洞。所以,李素才打算穩紮穩打,把本地考生的考試考完之後,再出臺外地人做官機會的政策。
就像是一個程式設計師修BUG,你得提防“因為修了一個BUG引出更多BUG”的情況,那就得好好內測,不能程式碼敲完直接丟給市場。
李素的幕僚們,對於這個問題的最初建議,是直接開一場額外的臨時性考試,加試錄取幾個“淪陷區”流亡來的名士,也好安撫人心。張松等腦子靈活的人都是這麼建議的。
但是鄧芝、王累這些比較思維縝密或者辦事風格刻板謹慎的幕僚,不建議這麼做,認為必須形成穩定的制度。
否則“外地人能隨意法外加試,錄取率也不一定,本地人卻要按部就班,錄取率很穩定”,那很容易導致反向的偽移民操作。
比如最後搞成“明明是益州人或者荊州人,卻想辦法看看自己有沒有淪陷區外州的親戚,假裝投奔一下再回來”。
那不成“出口轉內銷鍍金”了麼?
李素對這種擔心當然是非常認可,因為他知道,這不就等於是某些歷史階段“好不容易堵住國內跨省高考移民,結果逼出新的騷操作:富人階級學生中小學出國留學、甚至換國籍。大學階段再以留學生身份回國讀”。
那都是直接一步到位操作成留學生,完全繞過高考了。
所以,真不能急,恩科不是隨便開的,歷史上開恩科的也都是大統一王朝,對全國各地區一視同仁。沒有那個管控條件就亂開恩科,只會導致用人問題愈發嚴峻,誘導天下大亂。
淪陷區和外國人的做官上升通道要建設,但尺度必須拿捏好,不能反而給淪陷區士人“超國民待遇”,那樣的話自己統治區士人的忠誠度和凝聚力會崩的。
到時候大家都巴不得劉備政權淪陷的地方越多越好,反正淪陷的地方拿的做官機會比不淪陷更多,還努力維護自己的家鄉不淪陷維護個屁啊。本來科舉比袁紹的九品中正制多一道文化考試世家大族已經不爽了,再折騰就更不爽了。
好在李素前世的專業,對於統治術的發展史太瞭解了,能借鑑的細節很多。於是就在蔡瑁上下竄連、禰衡尚未發飆的前夕,李素得出的最新討論意向,是設立一項類似於後世宋、明科舉制裡“賓貢”的制度。
同時,對於漢地淪陷區諸州考生,臨時“參照賓貢制度處理”。
李素剛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鄧芝徐庶張松王累都覺得匪夷所思,完全沒想到司空怎麼會有這麼天馬行空的想法。
鄧芝虛心求教:“屬下實在不明白,這‘賓貢’之法,原本是用於何種情況的呢?為何要如此設定?賓貢出仕之人未來的發展,為何又要與常科有如此不同?”
這事兒沒人幫李素代勞,他只好自己親口跟幕僚們解釋:“所謂賓貢,就是給外國人考試的制度,假設今天三韓、扶余、高句麗、倭、林邑等國的蠻夷仰慕漢化,來中華求學。
朝廷自然也要給他們向善之機,遇學問確有可取者,將來考核績優,也可酌情授官。不過,對於這些賓貢舉子,只能授類似常科賢良、知兵等科官職,或為文教官,或為參軍謀士、領兵將校。
不得為地方通政官,不得掌地方錢糧司法民政。如此,常科舉子才不會擔心這些外人搶了本地的地方官。
他們要立功,就透過為大軍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