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勸行。”

張飛這才醒悟,端著酒甕走到李素旁邊,說了兩句。

而劉備此時也已經先拒絕了法正的提議,說道:“陛下雖有明詔,可我本意是要辭讓的。而且陛下封我為王之因,乃是念及救駕勤王、廓清京師之功。如今功業未竟,提前稱王,豈非為天下人恥笑,孝直,汝欲陷我於不義耶!”

李素等劉備駁斥完了之後,這才離席拱手:“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不可拘泥俗禮,以免天下義士心中惶惑無歸。若憂功業未竟,可先‘權攝’漢中王,不設壇祭告祖宗,且昭告天下,待收復長安之時,由天子親自定奪成禮。”

劉備本來也是有點意動的,又怕自己只有一個益州就那麼囂張被天下人懷疑。聽說可以加“權攝”二字表示謙恭,一下子就覺得好受了。

權攝嘛,就是“在完成收復長安的過程中,暫時為了工作需要,為了凝聚討賊義士人心”,不得不暫時當一當。等收復長安之後,會把“辭讓”的表章再給皇帝看的。

如果皇帝那時候接受了劉備的“辭讓”,那劉備就可以功成身退。

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加上之前五丈原奮力救駕受傷、後來又殺了一個董卓麾下的中郎將,殲滅四部叛軍之一,確實夠份兒了。天下誰再敢嘰嘰歪歪,都可以用“又不是我不辭,我說了進長安後就辭”這句話頂回去。

而這時候,一個最近倆月很久沒露面、始終處於流浪狀態在劉備這兒吃閒飯的文官,也跳了出來附議李素,表示這個方法完全符合朝廷禮法和期許。

這人就是當初來宣旨的朝廷使者、黃門侍郎鍾繇。他今天也是來慶功宴上蹭酒的,因為李傕郭汜的作亂,鍾繇根本就回不到朝廷,只能在漢中長住了。

鍾繇誠懇出列奏道:“右將軍之論深合朝廷禮法。在下可以作證,當初天子下詔之時,曾親口對臣言及徵西將軍當受此封之功德,王司徒生前與三公集議,公論也是如此!徵西將軍權攝漢中王,足以告慰天子蒙塵、及三公忠義英靈!恢弘志士之氣!”

朝廷欽差都把話說這份上了,劉備還能怎麼辦?

劉備:“既如此,你們商議一下,權攝之法當如何操辦,勤王未竟全功,當一切儘量從簡以示勤勉。元常既為天使,此事由你操辦。”

“謹遵漢中王敕令。”鍾繇還是很謹慎的,他畢竟是中央的黃門侍郎,暫時不能對藩王稱臣。

另外,根據禮法,“敕”這個字親王級別的已經是可以用的,只不過不能叫“敕命”只能叫“敕令”。只有“稱制”才是皇帝壟斷的,跟“制”搭配的有“詔”,只要不用那些字眼就不逾制。

不過,除了鍾繇以外,其他人就不用考慮避嫌了,法正趕忙第一個又跳出來:“臣法正,參見漢中王!”

……

此後三日,無非是繁瑣的慶典、酒宴,雖然劉備說了一切從簡,但還是把眾人折騰得不輕。但總算是順利地“權攝”了漢中王。

漢中百姓無不欽服,南鄭、沔陽兩處全城張燈結綵,而且劉備又宣佈了一次全境範圍內的減稅,作為稱王的惠民政策。

只不過,漢中因為需要屯糧北伐,所以減稅是用“只免除人丁算賦,並減少對田賦的無償徵收,改為按定額價出錢問民間買糧”。

因為漢朝的稅制是既有人頭稅又有田稅的。人頭稅不算額外價稅的話,大約是壯丁每人每月十枚五銖錢,一年是一百二是錢。(所以桓靈兩朝的人頭稅是三十多億,因為摺合成人頭稅人口三千萬。實際上是壯丁兩千萬,女人和七到十五歲的男性少年加起來摺合一千萬壯丁)

劉備稱漢中王,就是把漢中的四十多萬百姓、折大約二十五萬壯丁、一年內總計三千萬錢的人頭稅免了。糧食依然照收,還官府出錢買你餘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