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為本,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95章千年大計,設計為本

李素咂摸了一下諸葛瑾提供的資料,又覆盤思考了一下,也注意到幾個疑問點,便打斷對方的繼續陳述,先追問道:

“一共六萬八千戶,居然只有二十八萬七千人,每一戶的人這麼少麼?前兩年的賬目我倒是沒關心,往年往涼州移民也是每戶那麼少人麼?今年的移民構成如何?”

按照這個比例,每一戶才剛剛四口人多一點,這在漢末絕對算是少了。一般朝廷統計的戶均人數都是六個左右。

諸葛瑾對答如流:“往年移民戶均也在六口左右,但那主要是因為往年往外移的都是無地赤貧之家為主,益州當地人多田少。這些百姓要舉家遷走,孤寡無人贍養,遷移成本也就高了。

今年主要是重點解決了蜀中大族的相對貧寒少地的分支,連楊洪楊太守都帶頭支援了,陳實也沒辦法跟著認了。陳楊兩族旁支、佃戶就釐清了兩萬多戶外遷。

這部分裡,還有很多是核查了分家不徹底的、要徵收額外並戶雜費的,讓無地幼子分家出來移走。年長的父母隨長子在益州養老。

另外,益州地方財政上,今年也對分家部分外遷的移民提供了新的補助,尤其是對部分成年子女外遷後、留下的老人。

我採取了‘從年過七十完全免稅,降低到年過六十完全免稅’,原本的‘年過六十到七十之間,按次丁男減半徵收’,改為‘五十到六十之間就算次丁男,減半徵收’。這兩項措施之後,百姓也都很配合。

同時,還能進一步緩解益州未來的人口增長、同時又讓移民到雒陽的百姓更有活力、未來可以出力更多、增長更多。”

李素聽諸葛瑾的解說時,一開始還愣了一下,但稍稍消化了其中原理後,才不得不暗贊果然精妙。

諸葛瑾可以啊,做布政使這幾年,自己都琢磨出那麼多精微奧義的“宏觀調控”手腕了,這些甚至都沒有李素教,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之前李素要求的移民,並沒有進一步的精細分化,加上都是最窮的人移民,所以這些移民的年老父母肯定都要跟著走,否則老人留在益州會餓死。

但實際上,如果考慮移民效率,以及對各地人口增長的調控,當然是“只移年輕人”的效果最大化,對成本的節約力度和效率也最優。

道理很簡單,老人移出去,只是移了本地一張吃飯的嘴,但老人已經不會再生育繁殖了,就算不移出去,在益州當地養老十年二十年後也會自然老死。

年輕人移出去,年輕人還會繁殖,這樣把生育旺盛的移到需要人口增長的地方,長期效益會更明顯,對人口密集地區的調控效果也更好。

當然,往年諸葛瑾就算想到這一點,也沒法做,因為老人留在本地沒活路。而西北太窮,有點出路的大家族的貧寒旁支也不肯去,移民阻力太大,容易引起民怨。

今年之所以可以了,完全是因為移民不是去隴西、金城,而是來河南尹。

就好比後世你給一個成都人蘭州戶口你讓他移民,他可能怨聲載道,但如果你給他一個京城戶口,甚至只是雄安新區戶口,讓他移民,他就會樂意。

益州人也知道,天下太平在即,雒陽的凋敝只是戰亂導致的暫時現象。那裡畢竟是曾經的大漢國都,現在還有李司空兼司隸校尉整頓治理,未來富庶起來可期。

這種情況下,對外移民的阻力大減,才能吸引到更好的移民人口組合。

而諸葛瑾想到的,就是不再只盯著底層赤貧,而是拆分當地大家族的沒落旁支。

大家族的沒落旁支雖然也沒多少田和閒錢,但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全家都移走,老一輩孩子多的,可以只讓長子給父母養老,次子往下移民出去,全家的田都給長子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