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節,八零美味人生,聽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的都是新的,看樣子是破費了不少,一百塊肯定是不夠的,張美蘭讓他寫了個清單,張寧剛擰不過,抹了零頭,最後算起來是三百塊整。
母女倆合計了一下,賺了錢先還給張寧剛。又定了擺攤的位置,還是在公交站,因為棗花酥做起來費勁,所以有些空閒時間也好,再加上公交站人流量大,去坐公交的人,多半條件也不會太差,一毛錢一個,能接受。
收拾了一下午,林靜好把煤爐和三輪車固定住,又在三輪車的下面弄了個勾,結結實實的掛了不少煤,把三輪車裡裡外外的清潔了一遍,擦了個乾乾淨淨,生鏽的地方還邊咬牙邊心疼的用了些鹼面擦,硬是給擦掉了,瞧著像新的一樣。
她們娘倆收拾好又把車子放在筒子樓下的車棚子裡頭,給了兩毛錢的月租,這看車子的錢省不得,那煤爐可不便宜。
張寧剛吃了晚飯就回了廠子,收拾一番,林靜好和張美蘭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棗花酥。
像做飯和家務活這種,張美蘭做起來自然順手,林靜好給她演示一遍,她就能做好,只不過就是最後擺成花樣這一點張美蘭把握不好,做出來的形狀不太好看。
這一點林靜好倒是也不著急,張美蘭畢竟不是專業的,不能刀刀切成一樣也是正常,她讓張美蘭做前面的,最後的定型由她來做。
挨家挨戶都熄燈睡覺,張美蘭和林靜好還在忙活,三十個不算多,但是為了讓張美蘭熟悉,林靜好幾乎沒有在包上面幫什麼忙,也就用了不少時間,等都做好的時候,已經入夜了。
天還沒亮,她們娘倆就起來,匆匆吃過早飯,林靜好和張美蘭拿著籠屜和裝了油的罐子下了樓,因為只有四十個,林靜好讓張寧剛買的籠屜不小,所以鬆鬆的擺下來,也就是用了兩層,擺在那新的煤爐邊上剛好,三輪車乾乾淨淨的,瞧著就讓人覺得心裡舒坦。
一路推著三輪車走到那解放街頭的公交站去,這會兒正是第一班車的時候,她是踩著點來的。
這第一班車的人怕是不少,有的廠子近,有的廠子遠,這個年代不比以後,在廠子上多做工拿的錢就多,上工都是爭先恐後的,誰也不願意去的晚了,都想多賺些錢。
即使早就做好了心裡準備,林靜好和張美蘭看到眼前這景觀,還是有些吃驚的。
公交站上站滿了人,前前後後裡裡外外的把公交站牌包裹在中間,有的三三兩兩的說著話,有的探頭探腦的看著那邊車來了沒,怕是這一輛車,也坐不下這麼多人吧?
兩人第一次上攤,還有點心跳加速,尤其是張美蘭,兩隻手緊張兮兮的握著車把,林靜好碰了碰她,說:“媽,你瞧,這公交站上一個擺攤兒的都沒有。”
第006章
這兒雖然人不少,但是人流來的快走的也快,自然不會有人去湊這個短熱鬧,沒有人支攤兒是正常的,現在這出來支攤和上工都是一樣的,一干就是一天,誰也不願意大半天都沒什麼生意可做。
聽了這話,張美蘭細細一瞧,可不是沒有攤位麼?她平穩了一下心緒,說:“那邊有個報停。”
報刊亭是這個年代的象徵性之一,這時候還沒有發達的網路,電視機也值錢,看新聞只能去買報紙,或者婦女聚在一起扯個淡。
公交站旁邊的報刊亭,生意差不了。
“我們擺在這兒吧。”林靜好挑了一個報刊亭和公交站中間的空餘位置,不遮擋,也不阻礙排隊的人群,剛剛好。
在三輪車上拿出來昨天晚上做好的招牌,林靜好把下面的木頭棒插進三輪車旁邊的欄裡,上面寫了五個字——好記棗花酥,酥字兒旁邊畫了一個扎麻花辮的卡通人物,眨著眼,吐著舌頭,看著可愛極了。
林靜好也不吆喝,把三輪車推到那公交車站的後頭,先不疾不徐的把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