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這裡是霧都,我被大獎砸中了,張翊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天門三角洲。是重慶主城區最大最主要的宮觀,也是重慶市的重要道觀。
數百年來,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中元等傳統節日,香客朝香,遊人登高,香火一時盛極。道觀內香菸氤氳繚繞,山路上行人絡繹不絕。
老君洞始建於漢朝三國時期,正式建立於隋末唐初,歷時1300多年。有說法唐代原為佛教寺廟“廣化寺”,同時也有記載為夏禹之妻塗山氏神廟,成化十六(1480)年重修,明萬曆甲戌(1574)冬月有過拓建。
明末戰亂後開始為道士管理。從此正式改為道教宮觀,名“太極宮”(俗稱“老君洞”),曾經早期為正一天師道場,後再次頹廢,清代乾隆四年(1739)開始由全真道士住持並復興,從而遂漸成為全真龍門派道場。
老君洞迎山門為靈官殿,沿石級盤旋而上,綿延2公里,依次為:明代石刻殿、五路財神殿、西王母殿、真武殿、慈航殿、呂祖殿、七真殿、鬥姆殿、五百靈官殿、玉皇殿等。
老君洞最佳拍攝位置在山上的南天門,可以拍攝南天門框內的朝天門,非常漂亮的古今同框。
舉目遠眺,山城景色盡在眼前,是觀看山城景色的好地方。
老君山松柏森森、古木參天,陰翳蔽日,幽邃靜寂,適為修道、唸經、避暑遊樂之世外仙境,遊人絡繹不絕,香火旺盛。
早晨小面吃的太多了,中午飯決定晚點吃,錯峰去吃重慶缽缽雞。缽缽雞是成都小吃,發源於四川樂山,據說從清朝就開始有了,歷經百年,“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內盛放麻辣佐料。浸在清可見底紅湯中的雞塊、藕片、黑木耳,被細細地穿在了竹籤上,蘸上店家精心調配的醬料,吃起來果然是別有一番風味。
林薇在蓉城就很喜歡吃缽缽雞,來重慶就想嚐嚐這裡的缽缽雞有什麼不一樣的。
缽缽雞分紅油和藤椒兩個口味,一串串泡在油裡頭特別有食慾,葷素各自分開方便顧客選取。佐料還是很香,味道都在佐料裡,林薇覺得在沒有很餓的情況下,缽缽雞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吃過飯,林薇一行前往白象居。
在重慶 ,一條馬路、一棟建築、一部電梯,甚至一個轉角都有著無法複製的魅力。而白象居,無疑是這座魔幻8d城市中最隱秘的傳奇建築之一。
24層的建築,全部沒電梯。但設計師卻依據重慶依山靠水的地理特點,巧妙設計了三個不同樓層出口。1樓通往長江濱江路,10樓通往白象街,15樓通往解放東路,讓居民不必受爬樓之苦。
而緊鄰的長江索道上,纜車以每秒6米的速度,飛馳而過,划向對岸。
白象居15樓的連廊,是電影《火鍋英雄》裡出現過的場景。連線著1-6棟樓,也連線著幾百戶居民進進出出的生活。
《風犬少年的天空》再次取景白象居,為眾多年輕的遊客們提供了更多的打卡拍攝地。江景,纜車,大橋,雲牆,空中走廊,白象居一角的風景正是重慶才獨有的“秘境”。
在眾多重慶的熱門打卡地中,白象居是特有“老 重慶 ”風味的地方。如今,1992年建成的白象公館處處還保留著上個世紀的味道,很多老重慶依然住在這座大樓裡。
作為重慶曾經最受矚目的摩天大樓之一,白象居的高樓中某些角度恰好可以完美地框住新修的來福士,成為最佳新老重慶建築同框的魔幻美景。
不過打卡白象居需要做到勿擾民才好,畢竟剛剛恢復開放不久,不要因為不文明的行為,讓白象居成為過去。
林薇一行打卡完白象居直接打車去吃了一家收藏了好久的火鍋。一家藏在居民樓中的火鍋店——菲菲老火鍋,也是重慶本地人強烈推薦的。
林薇覺得鍋底味道是真的不錯,他們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