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重回世博會,我被大獎砸中了,張翊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林薇一行開始百年車站之旅。

上海北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滬寧鐵路上海站。

主樓是按照原址的80%復建的,紅磚外牆的西式建築,曾是上海的地標之一,一度成為包裝袋上的標誌。

一層的外牆是用花崗岩建造,二層起及以上採用大理石廊柱與拱形門窗的式樣。

實際上我們能參觀的就只有1樓的展廳,其他不對外開放。

博物館的面積不大,細細看大概1-2個小時就能看完了,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或許是“藏得”特別好,哪怕參觀的時間正值暑假,和其他景點人潮洶湧的客流量相比,這裡的環境中還是舒適得多。

一走進門就看見一輛Kd7型641號蒸汽機車,全新的漆面讓整個車頭十分錚亮,一點都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機車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當初用於支援同盟國各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

我國也曾受聯合國的捐助,獲得一批該型號的蒸汽機車,直到1988年才陸續退出境鐵幹線運營。

機車旁的立杆有個非常具有靈氣的名字,叫水鶴,是專門給蒸汽機車加水的。

過去的蒸汽機車在運用中,需要大量的水透過煤炭燃燒加熱沸騰後的水蒸汽作功。

因此,在列車執行過程中耗水量極大,就像運動過後出了大量的汗一樣,需要經常補充水分。

加水的時候完全是依靠水工的技術活,將水鶴的水管與煤水車的水箱入口完美對接才能順利加上水。

隨著蒸汽 機車的退出運營,鐵路上的這種裝置也鄭重地退出歷史舞臺。

月臺上停靠的這輛綠皮火車,乍看之下和如今的車廂差異不算特別大,30年代從美國進口回來的豪華包車,聽介紹說是當時專供宋美齡使用。

精緻的木門和玻璃窗,雖然不能入內參觀,但想必裡面高檔沙發等高階列車的設施一應俱全。

車尾處還用鐵圍欄圍起做一個小露臺,讓周居勞頓的賓客能在此舒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設計十分周到。

月臺的另一端還停靠著一輛微縮版的蒸汽機車,和門口的龐然大物相比,這輛精緻小巧的機車頭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型的玩具。

它曾服務在雲南箇舊雞街區間段的寸軌鐵路,如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現在世界上也僅有3臺同款機車頭。

比起嘉陽的蒸汽火車,這臺蒸汽機車更加短小精悍。

嘉陽鐵路的寸軌寬度是762mm,而這臺機車的車軌距僅600mm,比嘉陽的火車窄了足足有162mm。

當看到複雜精巧的外觀造型,又再呼喚起塵封歲月裡熟悉而陌生的機車聲。

博物館還展示了許多平時我們甚少了解到的修築和檢修鐵路時用到的工具,令人大開眼界。

還有各個時期的火車票樣式展示。

林薇認為不論車票的形式怎麼變化都好,一張車票不僅僅是一趟旅程,還承載著車票所有者的思念與憧憬。

讓林薇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幅基於橫豎座標軸的列車執行圖。

橫座標表示時間,縱座標表示距離,將列車在車站到發時間和列車區間執行時間標註後連線而成。

密密麻麻地排滿一整版,在電腦還未普及的時代,這是最簡潔明瞭的大資料整理方式。但如此繁複的執行圖,我們這些外行看起來就像天書一樣。林薇心道。

接著林薇一行重遊十年前的世博路,來到世博會的博物館。

世博會已經過去了10多年,世博園內所有外國展館都落下帷幕,曾經分佈在黃浦江兩側的世博會展館大都被拆除,只剩一軸四館:世博軸、中國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被流放之人與深海來客

ADC小學生

白晝微光

空空如氣

精靈文主角,哪有種田香

清澈的金魚塘

都市逍遙狂少

徐奇峰

我的養成系女友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林默安幼魚

我被大獎砸中了

張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