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回 曉夜鳴劍,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暘揮起那把“夜明金劍”,朝身後的一塊石頭輕輕削去,一道金光流處,那石頭瞬時齊齊整整化為兩半。

“好快的劍!”顧暘微聲驚呼,想不到這木劍竟鋒利如斯,鑄造之時應曾深加打磨。

顧暘握著劍,看著“不滯於物”那四個字,默默唸了幾遍,忽然大喜,心想:“洋人槍炮以快、猛取勝,但‘猛’卻是立足於‘快’。我若能快過他,他那‘猛’字,便施展不出了。”

他興奮地轉了幾下劍,但心中又忽然生憂:“想我這三腳貓功夫,如何比得上二位前輩那‘不滯於物’的出神入化?便是果臻此境界,未及出招,卻被那洋人一槍打倒,如何是好?”

想到此處,他才發覺自己先前盤算洋人槍炮好處之時,是漏掉了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一項:“遠”。

縱然他真的快過洋槍,猛過洋炮,還不是要倒在幾十丈之外。

遠,遠,遠……

顧暘默唸著。

如之奈何。

他想到他的梭鏢,的確,那是夠遠的,只是跟槍炮一比,終究是小巫見大巫。

我何不去製出些更先進的槍炮?

罷了罷了,我如何懂得那些。

想來想去,並未思到一計,卻想得肚子餓了,便把石堆整整齊齊蓋好,拜了幾拜,只把夜明金劍插入劍鞘,帶下峭壁去,拾了幾串路邊的野果,倒在山前,看著像是沒毒的,用手擦了擦吃了。

幾顆果子下肚,充實了許多,顧暘枕著雙臂,躺在峭崖之下,仰望著青天漸漸籠上五彩的流霞,不由得困了。

忽然,只聽得“錚錚”之聲,顧暘急睜開眼,跳起身來。環顧一圈,卻再沒聲音了,只有竹蛉在晚風中蘇蘇作響,也未曾見到什麼敵人。

顧暘長舒一口氣,心想:“還好我未曾睡熟!”抬眼一看時,卻是漫天幽紫,繁星舉月,已入夜了。

“慚愧!”顧暘獨語道。

話音未落,忽又響起“錚錚”之聲,這時他卻清醒,深覺聲音就在身旁發出,循聲側頭急看,看到了那把夜明金劍。

顧暘細聽了片刻,忽然又是“錚錚”兩聲。他急掣劍出鞘,卻見那把金劍在夜色之中灼灼閃耀,光芒刺目。

顧暘先是下意識捂住眼,繼而大驚,始知此劍命名為“夜明金劍”之意。

此劍白天之時便已金光閃爍,到了黑夜,則愈發奪目。

顧暘呆呆望著那劍光,不覺心旌神搖。

拔出劍來,等候許久,那劍卻了無響聲。

顧暘心中大震。

他想到了師父曾給他講過的“匣中劍鳴”的典故。

晉人王嘉《拾遺記》載,帝顓頊高陽氏,“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未用之時,常於匣裡,如龍虎之吟。”

這夜鳴金劍,不正是那鳴於匣中、只待一試的寶劍麼!

只是那劍於黑暗匣中“錚錚”而鳴,出匣則金光四射,人又何嘗不是!

尤其是當今這時代,中華兒女處於徒具輪廓的殘陽影下,實則身處茫茫黑暗之中,難見曙光。當此時節,何嘗不需要有人像這把劍一樣錚然出鞘,“不平而鳴”!

顧暘想到此處,忽然熱血澎湃,綽劍而起,一時忍不住施展起“天遁劍法”,口中朗念起那劍訣,念著念著,竟不覺賦之曲調,迎風而歌。說起來那“匣中劍鳴”的典故,卻剛好與這劍訣中詞相配。

正是:

“靈劍匣中藏,聚因含道情,

劍心不可息,神緣無為擎。

正義三尺劍,摒邪駐帝京,

束之靈霄殿,十方共光明。

雲重天將雨,錚爾劍有聲,

煌煌七星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墨魘恩仇記

北方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