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回 此劍如夕,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暘見自己想到啥來啥,心中一凜,但抬頭見農竹、霍元甲等人也是微笑相視,好像都知道劉鶚要來找他似的。

自己只是一個江湖微末小輩,眼下劉鶚先生屈尊來請他離席,當下顧暘雖有疑慮,也只得向席上眾人抱了下拳,跟著劉鶚出了客房。

劉鶚寬袍大袖,拿著把扇子,在前緩步而行,一路徑下了樓梯,走出酒樓。顧暘跟在身後,二人便立在酒樓門外。

“顧暘兄弟,”劉鶚道,“農舵主等眾所言,革命民主之事,你便當一樂子,聽之忘之罷。”

顧暘道:“為何?”

劉鶚扇著扇子,微微一笑:“你道那興中會真個能‘興中’麼?如今清王朝雖衰,但有句俗話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顧暘道:“歷朝歷代,有哪個能統治千秋的。如今朝廷腐朽,洋人入寇,百姓奮起,推翻朝廷,又有何不可能?”

劉鶚笑道:“好。即便是推翻了,那之後呢?”

“之後……”

“你道他們真個能建成那‘民主共和’的理想之國麼?”

“為何不能?”

“哈哈哈哈!”劉鶚突然大笑,把扇子往手中“咔”地一拍,攏了起來,“顧兄弟,老夫考考你,那‘民主共和’四字,卻是何意?”

顧暘道:“嗯……小子未曾讀過書。”

劉鶚道:“無妨,便以你隨心所想,說說看。”

顧暘道:“方才農舵主也曾說了,那‘民主’,便是人民當家做主人。想來應是世間沒有了三六九等,每個老百姓都有權決斷自己的事。”

“嗯,那‘共和’呢?”

“‘共和’,大概是所有中國人,都合得來罷。”

“哼。說得好。”劉鶚笑道,“那你看當今這老百姓,能合得來麼?”

顧暘聽得一怔,劉鶚又道:“鶚於各階層之人,都廣有交集,頗識國民習性。中國之民,已被統治幾千年,愚昧麻木。鄰里鄉下,時有糾紛械鬥,都市之間,沉迷看客袖手。如今外國強盜入侵,寧不雪上加霜?譚公企圖以流血開民智,甘忍鈍刀三十斫,圍觀市民,喜笑自若,殊不知眼前之人是為他們而死,臭卵穢菜,爭相擲之,甚至有人帶來饅頭,準備蘸血吃,你道民智開否?”

“義和團之義勇,雖遠勝前言之市民,其愚其朽也極,一見洋人,不分老幼,統統殺之;又有甚麼‘一龍二虎’之說,不識好歹,奉那慈禧太后為尊,卻道皇上和諸點陣圖強之臣,變了祖宗之法,都當殺死。民愚如此,民昧如此!且不說推翻朝廷之艱難,縱是建成了這民主共和之國,有如此不肖之民,卻與誰人民主去?又與哪個共和去?”

顧暘聽了他這一番慷慨之說,驚得遍體舒麻,知他有心向民,便再無疑慮,當時問道:“劉先生所言,實在有理。不知先生有何對策?”

劉鶚道:“鶚師承太谷學派,深知欲安天下,先慰民心;欲慰民心,先養民身。凡我輩者,當立醒世之言,普世之德,不世之功。先師平川先生有言:‘萬物皆我胞與,不惟一夫飢之,猶己飢之;一夫之寒,猶己寒之。即一草一木不得其所,亦以為由己所致。’天下之民,生既養,心可安,智可啟,國可興矣。”

顧暘聽得,雖有些懵懵懂懂,但已深切地知道,眼前這名劉鶚先生,彷彿是真心的欲救國安民之人。

“只是……那容易麼?”顧暘問道。

“哈哈,談何容易!不過盡我微薄之力罷了。”劉鶚搖扇苦笑,“總強過那些個所謂革命黨人,煽動老百姓起事,自個兒反躲在帳中,坐收漁財。……”

顧暘搖搖頭,道:“劉先生錯了。孫文先生、農舵主他們也是衝在前陣的。”

劉鶚道:“那孫先生如今又在何處?東渡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墨魘恩仇記

北方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