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臨峰山未來
冒水指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臨峰山未來,繼承家業,從一家麵館開始,冒水指尖,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一偉聽完後,一臉佩服地看向三個小姑娘,和程淵說道:“現在的年輕人不得了!看看人家說的這些話,都說到點子上面去了。”
“都是智商,情商線上的現代新女性!村長,我們以後還真得和她們多交流一下,我們不過才交流兩天,臨峰山不就多了兩種產業?!”
程淵是真的覺得李子一家人的存在,就是臨峰山發展的機遇,隨著一家人陸續回來,臨峰山的發展就一年比一年好,他每半年統計過臨峰山的情況,從去年開始,臨峰山的外出打工的原住民留家的人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多。
沒有文化,在城裡打工,辛苦且不說,大城市的消費也高,一個月的工資除開花費,剩餘的錢也存不起來,還不如回臨峰山。
特別是這兩年李再來陸續在老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需要的人是越來越多,臨峰山外出打工的人回村的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這也是因為李一偉這個好村長的存在,他對各家各戶的情況都非常瞭解,每家的聯絡電話都記錄在冊,李再來只要缺人了,他就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的聯絡外出打工的人,總算是了勸了不少人回來發展。
“這要建兩個工廠,我看我們村裡人還是不夠了,一會兒我還得多聯絡一些人回來才行。以後我們臨峰山的發展可不比外面差,在外面打工看人眼色,還不如回家來,吃住在家,消費不高,還能在廠裡領工資,我看那些人還有什麼話說。”
李一偉此時也在算計著又得打電話了,不過這一次的談話,肯定比以前要輕鬆許多了。
程淵還是勸說道:“老村長,還是讓大家以自願為主,你這次只打電話告訴大家臨峰山要建廠這事兒,當盡到村長義務就行了,別的話都不要多說了。”
人許多時候都是如此,不聽老人言,更不喜歡聽勸,你越勸他越和你背道而馳。
李一偉是聰明人,聽懂了程淵的未盡之言,“也對,這一次我不勸,我只打幾個電話告訴他們建廠的事情,讓那些人自己來找我才好呢。反正都是一個村的人,我們的廠子先建,建起來後,他們自然而然就會交流傳播。”
以前都是他當老好人,一天到晚勸人回山,以後可就是那些人求著他要回來了。
畢竟外出打工的人都是不喜歡務農的人,這樣的人讓他們回山繼續搞種植,養殖,他還是找了在外面都快混不下去了,才勸回村的。
但是建廠就不一樣了,這樣的工作不光工資待遇不差,工作強度也不重,還可以吃住在家,這樣的工人,村裡人肯定是搶著要的。
程淵也建議道:“我們的工廠建設起來後,還得在鎮上招聘一些工人,特別是有文憑的人才,我們得多培養一些出來,光靠我們村裡的人可不行。畢竟大家的文化水平不夠,以後大都只能當普通工人而已。
我們得期待工廠未來良性發展,只有工廠的發展好了,我們臨峰山才好。而且許多時候送上門的東西大家不稀罕,搶著要的東西,大家才珍惜。”
他到底是大學生,見識還是有的,他是要幫忙臨峰山脫困,但是他也是工廠的負責人,還得負責工廠的運營還有未來的發展壯大所需要人才儲備。
李一偉一開始也有些不高興,不過聽了程淵後面的話,他才理解過來,他清楚臨峰山的村民,他們在對外時都團結,一旦涉及到內部,很多時候自私又是常態了。
一旦臨峰山的村民把李子的工廠當成他們私有的存在,這不光會害了李子的工廠發展,更會害了村民,只有讓他們有了危機意識他們才會珍惜工作,認真工作。
“對,得讓大家都珍惜工作才好。大家的條件好了,看到文憑高的人賺到的工資更高,他們肯定會更加重視教育,以後我們村委在工廠賺到的錢用於教育,修一所小學出來,大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