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楚王尋人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楚王尋人,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經的帝師、現任的太子太傅張良張子房沉迷修道、近乎走火入魔的事情,很快便作為奇聞軼事,成了洛陽城中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而不久之後,又有三樁關於楚王韓信的大新聞,不脛而走,引領了新一輪物議風潮。
儘管這三樁逸聞所涉及的人物不同,但都傳遞出了同樣的訊號,那就是——
衣錦還鄉的楚王,是個以德報怨、寬宏大量的好漢子、真英雄。
***
韓信治下的楚國封域遼闊,橫跨了陳郡、薛郡、東海、會稽等郡,覆蓋原來東、西楚的廣袤地區,已大大超出春秋戰國時的楚國版圖。
新楚國的都城,是古都下邳。
下邳位於淮水下游,臨近黃海,土壤肥沃,周圍又有泗水、沂水和武水繞城,水運便利至極,兼有漁獵之利。
此外,下邳地處東、西楚的交接處,南下可至淮水,北上可以直達齊魯之地,西距彭城不到百里,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所謂欲取淮北,必爭下邳。
而榮歸故里的楚王韓信,並沒有在繁華的下邳城中常駐,而是第一時間去了他年輕時居住的淮陰縣。
韓信此去淮陰縣,為著是找尋三個人;
這三人,一為中年官員,一為青年流氓,而第三位,則是一名老婦。
一舉成名天下聞,天下聞名的新楚王要找的人,果然輕輕鬆鬆就被找到了。
***
二十多年前,秦滅六國,其勢摧枯拉朽,如疾風驟雨,氣吞山河,將六國貴族宗室盡數毀於一夕。
從此,先秦那些世襲貴族、鐘鳴鼎食之家的金枝玉葉們,隱姓埋名,隨風飄零,似無根之木,又似無源之水。
其中,自有頑強不屈者,如中年張良,散盡家財,圖謀刺殺始皇帝,企圖將那如日中天的亙古一人拉下馬來,以雪國仇家恨;
而心灰意冷、隨波逐流者亦大有人在,比如,遊蕩在淮陰縣的少年韓信。
韓信的出身早已不可考,他出生於韓國覆滅前後,鑑於“韓”是韓國王室的姓氏,一直以來,劉季等人都猜他必為韓國宗室後裔,但他卻始終三緘其口,未對任何人吐露自己的身世與來歷。
儘管他不說,但韓信周身的做派,卻自帶十足的貴族習氣,特別是在他更年輕一些的時候。
那時的韓信,是全淮陰縣最遊手好閒的少年。
年少英俊的他家境貧窮,父母不知去向,亦無兄弟姐妹,整日獨來獨往,像一頭孤狼。
他不事稼穡,不為商賈,也不出仕途為吏,每日只孤零零在街上閒逛,吃遍百家飯,卻始終不忘在腰間佩著一柄莫名其妙的銅劍。
這劍的劍刃已非新口,但礪痕尚隱約可見,寒光熠熠,鋒芒猶在,黑漆纏絲的劍鞘卻早已斑駁脫落,滿是歲月的痕跡。
一柄不知曾置於誰家廟堂的古劍,和一個來路不明的少年,這是典型的落魄貴族子弟的配置,六國既滅,這樣的舊日公子王孫隨處可見,人們也見怪不怪,任由他來家中吃飯寄食。
然而,寄食也講究技巧,比如,所打擾的人家要時常更替,不能在某一家白吃白喝太長時間,以免招人厭煩。
韓信卻不懂這些道理,他一連幾個月,日日都去南昌亭長家裡吃飯,終於有一天,亭長家揹著韓信,早早開了飯,不再招呼他一起用餐,委婉地將他拒之門外。
他敏感而矜持地記下了這一課,自此沒再去過亭長家中,直到今日。
這位亭長,便是新楚王韓信要找的第一個人。
***
在那時的淮陰縣城裡,敢給破落子弟韓信白眼的,遠不止亭長一個人。
又有一日,佩劍的韓信照例在街市上閒逛,卻被一名魯莽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