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雖死不可回也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雖死不可回也,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愛吃離支的訊息一旦傳出去,王公貴族必會群起效仿,這不是逼著長沙國將萬畝良田桑田,都改種離支嗎?
若遇到個災年水患,陛下是指望長沙國人以離支充飢嗎?
況且,長沙國山高水遠,一路勞民傷財,只為向京師運送離支,如此行徑,當真不怕萬世恥笑?”
在眾人看來,皇后慣常溫和內斂,任勞任怨,即便常有靈光閃現的精絕之言,但總還是信奉韜光養晦,不肯多搶一點風頭的。
可此番話中,卻冷得似隱隱結著一層霜,可見她是真的動怒了。
劉季被當眾駁了面子,臉上訕訕的,但心知皇后說的是正理,滿心尷尬惱怒沒理會處,忽然瞥見遠遠的殿角里,默默坐著一名史官,正就著木牘奮筆疾書。
他惱羞成怒,不禁疾步走過去,瞪著眼質問那史官,
“你胡亂記了些什麼,給我看看!”
那史官年輕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驚惶失措,但隨即鎮靜了下來,他以手護住簡牘,認真地答,
“陛下方才說了什麼,臣便記些什麼,並不敢胡寫。
君舉必書,如實記載國君的言行,是臣的職責所在。
這些記錄,是預備給後嗣看的,不是給陛下看的。”
“那麼說,你也記下了我欲向長沙國索要離支?”
“陛下自己說,‘不知長沙國種不種得出此果’,臣如實記錄而已。”
“……這話不能記,你且速速削去罷,恕你無罪。”
皇帝掃了一眼他身前案上的銅削刀,語氣嚴厲,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臣,做不到。”
史官深深伏跪在地,頭也不抬,堅定地回。
***
“你竟敢抗旨?”
“秉筆直書,書法不隱,是臣所奉行的正道。”
“你的正道,莫非比皇帝還大?”
“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臣的道,比性命還大。”
“我看你也是活膩了——”
劉季早憋了一肚子火無處發洩,忽然暴怒,揚起一腳將史官面前的長方形矮案踹翻,案上的筆墨刀札等物咕嚕嚕滾了一地。
宮人們早嚇得跪了滿地,瑟瑟發抖,任松漆硯盒打翻在地,墨汁緩緩淌出,把地面洇得黑擦擦的,也無人敢上前收拾。
眼看遇到了不畏強權的硬骨頭史官,旁觀的呂雉卻無比羨慕,這一切,是她前世所不曾經歷過的。
秦漢時期的史官,譬如秦和西漢時期的太史令、東漢時期的蘭臺令史等,雖為朝廷正式的職官設定,卻基本承襲先秦的史家立場,被賦予了極大的書寫自由,任他們寫下一家之言。
然而,自唐代以降,史官制度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史官改為史館,成立了正式的官方修史機構。
有了史館,便由集體修史編書,並經朝廷重臣宰相監修,確保萬無一失。
儘管史館編纂得更加全面、完整、詳實,但史官們每欲記一事、載一言,往往擱筆相視,反覆討論,個人意志蕩然無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