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葡萄紋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葡萄紋,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彼時亦有秉筆直書的史官,在他們眼中,我作為女皇的一生功過是非,又會被寫成什麼樣子呢?
最終,會不會依舊逼得我立無字碑以自證呢?”
前塵往事忽地湧上心間,呂雉慨然想著。
時遷境移,她欣賞眼前史官這份無懼強權的風骨,便向一旁滿面不忍的叔孫通使了個眼色。
叔孫通身為大儒,見皇帝難為史官,本就躍躍欲試地預備苦口直諫,又得到皇后的嘉許,便慢悠悠踱至史官身邊,自滿地狼藉中拾起了那杆紫霜兔毫筆,輕輕甩了甩筆桿上沾的殘墨,似乎不著邊際地問,
“你叫什麼?”
“董望之。”
叔孫通細細捻著手中那管兔毫,淡淡說道,
“哦,姓董。
晉國的太史董狐公,是你家祖先吧?”
此言一出,滿堂皆譁然,連劉季也不禁斂起怒容,略帶震驚地重新審視這個不卑不亢的年輕人。
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太史。
***
宣公二年,晉國發生了一件以臣弒君的大事:
是年九月,晉靈公借宴請的機會,於席間埋伏甲士,企圖伺機除掉大權在握的晉國正卿趙盾。
趙盾僥倖逃脫,卻沒有跑遠,只藏匿在晉國境內,疑似暗中謀劃。其從弟趙穿率眾攻殺了晉靈公,並迎趙盾回國都。
趙盾返都後,並沒有懲處弒君的趙穿,而是順勢擁立晉靈公的叔叔為國君,是為晉成公。
後來,這段跌宕起伏的宮廷爭鬥,被時任太史的董狐一筆不差地記了下來,化為五個擲地有聲的字——
“趙盾弒其君”,並將其宣於朝臣。
再後來,得知此事的孔子,盛讚董狐為古之良史,書法不隱,憑自己的判斷與推理,直筆如刀,一舉戳破了趙盾苦心經營多年的虛偽假象。
既遇上了董家的後人,今天皇帝的意圖多半要被挫敗,但董狐的盛名遠播,劉季大抵也不敢貿然殺了史官洩憤。
呂雉驚訝之餘,又漸漸放下心來,只踏踏實實地旁觀,看叔孫通是否能從尷尬的僵局中轉圜出一個從容的結果。
只見叔孫通眼珠轉了轉,以平日給劉盈授課般諄諄善誘的語氣,耐心問道,
“趙盾弒君之事,你想必爛熟於心了。
我問你,晉靈公究竟是誰殺的?”
董望之沉吟片刻,一字一頓地答,
“人,是趙盾之從弟趙穿殺的,但弒君之舉,卻是出於趙盾本人的授意。”
“很好,你這個答覆滴水不漏,可見是用了心思的。”
叔孫通捋著一把好鬍子,頻頻頷首,順手將筆遞給了他,
“所以,孔夫子所讚的秉筆直書,指的不僅是如實記載眼前發生的一切,還要穿過層層迷霧,看透事情的本相,是也不是?”
“是。”
“那麼,董狐若於事發伊始便武斷落筆,只怕會寫下‘趙穿弒君’這個表象,而放過幕後的元兇,是也不是?”
“……正是。”
“如此說來,今日陛下與離支之事,也尚為完結,”
叔孫通驀地轉身,快步走回到劉季身邊,
“陛下喜離支,問長沙國能否種出此果。
皇后苦心勸諫,說民之良田遠遠勝於皇帝的口腹之慾。
隨後,陛下說——”
他衝劉季擠擠眼,劉季恍然大悟,撫掌笑道,
“對對,我自然是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決意不再接受郡國進獻的珍奇玩物。
繼而,我不僅褒獎了皇后,還命史官特意將此事記下,讓後嗣子孫也時時銘記於心。”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