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找趙佗談談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找趙佗談談,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刺史這條,我記下了,隨後會與大家相商,有宗族昆弟願去做刺史的,都派出去。
趁著本次上計,由蕭何督著,讓上計使們群策群力,擬個刺史問事的章程,回頭頒佈下去,往後都照章辦事,逐條察巡郡縣。”
這是劉季的釜底抽薪之策,上計使本就來自全國各郡,自然通曉平日裡地方政務藏汙納垢之所在,逼著他們寫巡察方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所向無敵。
“別人不好說,肥兒肯定第一個願意去,”
呂雉笑道,
“在西北歷練了半年多,我看得出,他是個堪大用的。
加之他身份尊貴,是大皇子,陛下不妨將最難啃的硬骨頭派給他。”
劉季撫須,眼光不由自主地望向立於臥榻左側的那座蟠龍託座松漆彩繪屏風。
只有常出入禁中的幾位股肱之臣才知道,那屏風衝向御榻的一面,日夜懸著一副巨大的絹制地圖,上面以硃筆著重勾勒著幾大諸侯國的疆域。
燭火閃耀之下,一道道細細暗紅的曲折線條,映出晦暗的光,似在帝國心尖上以利刃刻出的血痕,令榻上之人坐臥不寧,如芒在背。
***
皇帝的削藩之心,早已路人皆知了,呂雉暗暗叫苦,如此昭然若揭,真的不怕將本不想反的異姓王也逼反嗎?
“讓他先從何處巡起呢?”
劉季審視著地圖,自言自語道,“還是自齊地始吧。”
屹立於東方各異姓王國中的齊地實在太重要了,猶如中流砥柱,看似被諸侯國團團包圍,關鍵時刻,又可四面出擊。
“若陛下不放心肥兒年輕,可以派個人幫他一把。”呂雉見他踟躇猶豫,便提醒道。
“唔,那就派曹參去吧,你看如何?”
關於佐助的人選,劉季早打定了主意,那便是當初襄助韓信管理齊地多年的副將曹參。
在皇帝原本的計劃中,倘若劉肥今夜沒有推辭齊王之封,那麼,曹參便會走馬上任,成為齊國的丞相。
劉肥畢竟年輕,缺乏治理經驗,派曹參出任齊相,實際便是把齊地富饒的七十餘城託付給了沉穩內斂的曹參。
此舉,既是對曹參的信任,也是對他的考察。
曹參,是沛縣功臣元老班子中無可取代的重臣,他出生入死,身披七十創,攻城略地,可謂戰功赫赫。
更可貴的是,當初他暗中奉劉季的指示,早早投入韓信麾下,並博得了他的信任,在齊王韓信不可一世地外出征伐之時,替他鎮戍齊國。
垓下之戰後,劉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了韓信的兵權、改封其為楚王,這冒險之舉的成功,還要多虧曹參穩穩居於臨淄,守住了齊國大權,才沒讓漢軍陣營的後方起火。
儘管功勳卓著,但呂雉心知,劉季對曹參的信任,遠超過蕭何,絕非因曹參平素顯露的忠誠比蕭何更多,只是在劉季的考量下,曹參並沒有奪天下之才,只有治天下之能。
***
在歷史上,蕭何死後,曹參名正言順地成為大漢相國,他完全繼承蕭何的治國方針,清靜無為,舉事無所變更,以至於民間傳下了“蕭規曹隨”這個成語,用以形容凡事一成不變。
由此可見,曹參之才,其實並不在蕭何之下啊,呂雉感慨。
劉季的猜忌,向來與被疑之人的德行操守無關,卻與他們的才幹有關。
飛鳥盡,良弓藏,蕭何在八年戰事中毫無保留地展露了驚世奇才,才使入漢之後的他如履薄冰,被皇帝防得滴水不漏,時不時需自汙以自保;
而曹參,自始至終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可被皇帝輕鬆駕馭的溫厚質樸之人,後來不單安安穩穩地做了相國,還得了善終。
呂雉頷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