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察舉制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察舉制,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堂下的都水長丞滔滔不絕,正就上月黃河於酸棗縣決口的事情,進行鉅細靡遺的詳細彙報。
這已是今日所議的第十九件事,也是最後一件事了。
其實,在呂雉看來,監國是太子難得的好機會,也是作為帝國接班人的必修之課。
要想了解龐大帝國的內外局勢,熟悉朝堂運作的章程制度,都要從這些點點滴滴的日常瑣事中學習。
最重要的是,對於一個長於深宮的太子而言,那些馭下之術,那些察言觀色的訣竅,唯有身體力行地與大臣們打過交道,才能洞悉箇中關鍵。
比如治河與民政。
***
酸棗縣歸東郡地方政府所轄,因此,治河的主導,便是東郡郡守與酸棗縣令。
縣令與郡守二人均勤勉盡責,早在連日降雨之初,便力排眾議,將大批地百姓遷離了河道邊緣。
他倆又日夜親自率人巡查堤壩,才得以在出現決口之初,及時向朝廷上報,同時組織勞力堵漏,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呂雉連連點頭,
“酸棗縣的地方官,真正做到了民之父母,值得大大嘉獎。
太子,你說,當地官員的過人之處,究竟為何?”
劉盈已經習慣母后於議事時猝不及防的發問,他想了一陣,慢條斯理地說,
“兒臣以為,當地的父母官,有一點格外值得表彰,便是‘知河’。
知河,在於他們能見微知著,深知其利害,提前防備。”
“嗯,太子能有此見識,實屬天資聰穎。”
蕭何笑了笑,誇了幾句,覺得今天約莫可以下朝回家了。
“盈兒說得不錯。
但我倒以為,在知河之上,他二人身為地方大員,最大的功績,其實是視民如子,敢於擔責。”
呂雉卻沒有罷朝的意思,她琅琅道,
“知水知河者,大有人在,但敢做事的良吏,卻太少。
我相信,朝廷幅員遼闊,郡國中必不乏優異的基層人才,蕭相國你身為百官之首,要努力發掘他們,並予以破格提升。”
“是,臣遵旨。”
蕭何忙應下來,正琢磨皇后此言背後的用意,又聽她說,
“相國,我們居於洛陽城內,目之所及,實在有限。
我想著,不妨昭告全國,令地方大員向朝廷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為基層人員的仕進之途。”
她有些僥倖,幸而遇到今天這起良吏的契機,才讓她得以從容自然地推出自己念念於心的選官制度——
察舉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