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南越國的鼠災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南越國的鼠災,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方大員向朝廷推舉官員?”
皇后口中的推舉制度,簡而言之,便是鄉舉裡選,由地方治理官員對轄區內有才能、有德行的賢達人士,向上級和皇帝進行推選。
這種自下而上的推薦制度,是此時人們聞所未聞的創新之舉,也難怪堂下官員一片譁然,連蕭何都驚得睜大了眼。
呂雉對他們的反應,卻早有預料。
創立秦朝的嬴姓家族,尚屬貴族王室,而劉季身為鄉間匹夫,提三尺劍,成了天子,滿朝文武也大多出身市井,以布衣之身出將入相。
從這點來看,漢朝的創立,已然是氣象萬千,煥然一新。
既然如此,那不妨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改了選官之法,給天下有才之士一個徹底翻身的機會。
西周時代,周王室秉承世卿世祿的選官制度,即按照血脈,世襲爵位與官職,一般百姓是沒有任何機會進入官僚隊伍的。
後來,周室衰微,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發,各王國為了霸業,開始爭奪人才,使眾多有能力有才智的平民,得以進入了官僚系統。
其中最見成效的,便是秦孝公時商鞅在秦國進行的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引入了新爵位制度,以軍功作為爵位授予的新標準。
自此,在秦人的觀念中,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卻無所芬華,只要努力掙取軍功,血脈身份就能得到改變,也能獲得社會地位的提升。
漢初承襲秦制,以軍功為尊,也以人均五等爵的軍功集團,作為穩定大漢基業的壓艙石,及金甌永固的統治基礎。
然而,在呂雉看來,單單指著這三百萬將士及家人,使朝廷的人才選拔延續幾百年的活力,還遠遠不夠。
百廢待興的漢帝國,南北內外憂患重重,四面透風,亟需更多的人才,不論出身,不論門第,任人唯才。
她想起上一世唐太宗的名言,她也想要使這天下英雄,盡入她的彀中。
***
歷史上的察舉制度,萌芽於漢高祖時期,由文景二帝發揚光大,最終定型於漢武帝后期,延續了八百多年。
直到隋代,察舉制才被雛形階段的科舉制慢慢取代。
上一世,武則天於長安二年,親手開創了“以武舉士”的武舉制度,將科舉制度予以完善,因此,她也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
科舉之前的察舉制度,到底因何走向了衰敗,以至竟成為世家大族把控朝政、培養黨羽的溫床?
究竟有沒有方法,能使一個初衷很好的選官制度,始終抱持活力?
感謝上蒼,這一世,她居然得到機會,將自己的思考,付諸實踐。
待眾臣的驚訝之聲漸息,呂雉才繼續說,
“以這次治河為例,如酸棗縣令與東郡郡守般的治水人才,放眼全國,還有沒有?
肯定是有的,只是,這些人才都身在何處?”
她溫言相詢,語意柔和,宛如在徵求堂下眾人的意見,蕭何卻覺得似陡然有千斤重擔,壓在了自己肩上。
“你們知道,陳平當年在鄉里分祭肉之時,便顯出了輔政之才。
如今那些像陳平一樣的人才們,可能只是名小小的里正,可能只是名令曹,甚至,只是非卿非祿的平頭百姓。
那麼,如何發掘並重用他們,使人盡其用,便是地方大員與中央朝廷的職責所在。”
“皇后此言極是。
臣居相位,本應做個百官的表率,卻於這一節上,未能設身處地替朝廷著想,實在是尸位素餐。”
蕭何站了出來,不由自主地檢討起來。
呂雉卻在眾官前,給足了他體面,
“蕭卿,你是國之棟樑,皇帝親政,內內外外多少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