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檢校庫和抵當所,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青苗法,蘇過身邊便有一人極為熟悉。

蘇轍。

他當年就是為了青苗法才和王安石鬧翻的,被拗相公趕出京城。

但蘇過與新黨的那些人都不一樣,他們繞不開王安石青苗法的圈子,可在蘇過看來,當年的青苗法,頂多算是國家銀行開通了一項針對農戶的小額貸業務。

還是需要他人擔保、共同賠付的那種。

北宋沒有銀行,但類似的機構有好幾個,蘇過打算先從這方面入手。

當然,首先要過蘇轍這一關。

將自己整理的大概方略遞給蘇轍後,蘇過笑道:“叔父有何顧慮,我可以一一解答。”

蘇轍一邊翻看,一邊問道:“當年我說的官吏趁機營私作奸的問題,如何解決?”

“條例之外的行為,如加息、攤派和官商勾結,一律入罪,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蘇過果斷道:“在我看來,沒有法不能禁之事,只有法太寬鬆的問題。”

這一條蘇轍就有點難接受,大宋地方不按中央要求辦事實在是太平常了,這要追究起來,不知道多少人要去職。

不過他沒有急著反對,接著問道:“如何防止百姓拿到錢就亂花的情況呢?”

“這個不能完全防止,但可以加一道措施,”蘇過解釋道:“這類問題最怕出現在沒有償還能力的底層農戶身上,而這些人拿了款項一般是要購買種子或者農具之類,所以可以折成實物發放下去。”

這個法子倒馬馬虎虎,蘇轍點點頭,又問道:“你提議用檢校庫來放款,不與常平倉發生關聯?”

“是的,”蘇過笑道:“這樣叔父就不用擔心青苗法會影響常平倉的執行了,本來也是沒有關聯的兩件事,以後不拿各州的糴本用來放貸,而用檢校庫的錢。”

檢校庫最初是朝廷為了保障孤幼遺產繼承而設立的一個機構,就是由政府出面,將遺孤親屬留下的財產登記造冊,存入檢校庫代為保管,並定期發放生活費,等遺孤長大成人,檢校庫再將保管的財產交還。

蘇過是在軍器監的時候知道這個部門的,因為檢校庫會將保管的錢財拿出去放貸,收取利息。

朝廷的其他部門知道後,便也將各自衙門的餘錢放在檢校庫,賺點利息,軍器監就是這麼幹的。

不得不說,大宋的有些制度相當超前。

到了神宗朝,檢校庫已經成為一個主營遺產管理,副業放貸的金融機構,有點後世信託的雛形了。

所以神宗又在太府寺下面設立了抵當免行所,就是提供抵押貸款的部門。

蘇過惦記的,就是這些部門,如果能將它們整合到一起,再補上存款利息這一項,基本就算是這個時代的銀行了。

這點蘇轍倒是沒想到,不過他也有疑問:“如果不用常平倉的錢糧,那豈不是可以繞過轉運使和地方州縣?”

“不錯,我希望能成立一個專司機構,”蘇過說出了自己的目標:“這樣就不用過轉運使和州縣官員的手,使得放貸的事與地方政績沒有關係。”

這麼一來,參與的官員少了,蘇轍關於第一個問題的疑慮也小了一些,至少不用擔心會被殺得人頭滾滾了。

蘇轍翻看完整個手稿,問道:“按你這個做法,各路各州需要增加多少人才行?”

“朝廷最不缺的人就是人,”蘇過笑道:“再說這個也不可能一下全部鋪開,我打算在京畿先做嘗試。”

蘇轍點點頭,還有一個問題:“你打算自己負責這件事嗎?”

“暫時是的,”蘇過無奈道:“朝廷都是些恥於言利的人,除了我,估計大家都看不上這個事。”

蘇過要做的和之前的青苗法不一樣,那個是地方州縣官員借常平倉順帶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