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南下越州,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市舶司的事情早在蘇過的計劃之中。

一來是想從海洋貿易中為大宋賺取外快,二來是想為將來的遠洋做準備,三來是為了水軍的發展。

蘇過在奏疏中重點列舉了市舶司現存的問題,除了在稅收方面不夠細化之外,衙門的強行博買也損害了海商的積極性,使貿易始終無法進一步擴大,一直停留在官為主,民為輔的階段。

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貪腐,市舶司官員接觸的都是海外運回的奇珍異寶,對於主管此事的官員來說,這無疑是個很難抵禦的誘惑。

以高伸的上次出海為例,帶回的大批進口貨物一進港,先檢查有無禁榷物品,有的話衙門直接收購,不許民間交易;

然後剩下的貨物再按貴賤分類,市舶司直接按比例抽成,一般十抽一、二不等,就是以實物抵稅;

接下來市舶司還有權以官方身份買下一部分貨物,太宗朝時為一半,真宗朝時改為十分之三,但實際操作完全由市舶司官員控制,價格自然也不能和市面上的相比;

最後剩下的,才是海商們豁出命跑一趟換回的貨物,可以拉到坊市上進行售賣了。

所以一通扣扣減減地算下來,海商們辛苦數月,遠不如市舶司大筆一揮掙得多。

蘇過想要做的,簡單來說,便是以擴大規模來實現稅收的增長和航海技術的升級。

奏疏層層遞上去後,趙煦的批覆是委派蘇過前往明州市舶司詳查,著三省下旨施行。

眼下三省的宰執們,要麼是蘇過的老相識,要麼就是當年王安石提拔的人,所以都沒有反對。

況且像蘇過這樣腳踩新舊兩黨的人,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被官家委派去了遙遠的明州,大家一時都猜不透宮裡的真實意圖。

蘇轍覺得侄兒選擇明州,完全是因為順路外加沒去過那裡,不然杭州的兩浙路市舶司無疑更合適,也更近。

但其實蘇過是盤算了的,以他的級別,去了杭州還得受兩浙路的轉運使管轄,去明州則可以成為明州市舶司的實際負責人。

果然朝廷旨意下來,罷蘇過的軍器少監之職,改為權兩浙路轉運判官,提舉明州市舶司。

拿到任命,蘇過就準備動身了,好在他一貫是個甩手掌櫃,所以需要交接的事情也不多。

這次出行,除了母親和妻子之外,他還帶上了在安樂坊當了好一陣保安隊長的李直方,府上剩下的幾名雜役和女使也一起前往越州。

十月中,天氣已經轉涼,大家騎馬坐車,一路往南。

蘇過也不著急,去了越州之後,估計得好一陣子見不到王夫人了,所以他沿途不慌不忙,風景名勝一個不落,總算是體會到了蘇軾的快樂。

路過杭州時,蘇過跟他的上級兩浙路轉運使打了個照面後,便繼續南下。

反正他這次只是臨時差遣,所以也就例行走了個過場,加上有蘇軾這尊大神就在越州,轉運使雖然是領導,也不敢在蘇過面前託大。

過了杭州,便進入越州地界了。

蘇軾喜歡這裡,原因有很多。

因為這裡有會稽山和鑑湖,顧愷之贊其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因為這裡有文化,王羲之的蘭亭盛會、謝道韞的林下風致、李白的越中覽古;

因為這裡還有好吃的,老酒和日鑄茶,還有香榧和白楊梅。

蘇軾兩、三年內先後七次向朝廷求知越州,終於實現了,他在心中將這裡作為仕途的終點,太湖之畔的常州有蘇軾的田產,那是他預備歸老的地方,兩地相隔不遠。

蘇過等人趕到越州後,提前得到通知的蘇迨已經在城外候著。

有一陣沒見到這個沉默寡言的兄長,蘇過還挺想念的,要不是有他在,蘇過也不放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