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君子遇到無賴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君子遇到無賴,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走正規流程的好。”
“常法如何能懲這二人之惡?”蘇軾不聽,說道:“顏家兩代為惡,逞兇鄉里,振臂一呼,數百人跟從,要挾官吏,我怎麼能輕饒了他們,大不了先刺配,再向朝廷請罪就是了。”
攤上這麼個拎不清的爹,蘇過只得耐心解釋道:“爹爹一旦先斬後奏,言官們勢必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但宮中肯定不願追究此事,兩下一中和,肯定是不追究爹爹的過錯,再將顏氏兄弟給放了。”
蘇軾準備反駁,但想想可能真是這樣,畢竟朝廷一貫的做法就是和稀泥,不能為這點小事處罰自己,還要給言官們一個臺階下,不然一天天吵個沒完,宮裡和宰執們都受不了。
蘇過見父親不吭聲了,又道:“就算不因為言官,我也不支援爹爹這麼做。”
“為何?”蘇軾不解道:“沒有盯著我不放的言官,這個事朝中根本不會有人在意。”
蘇過笑道:“爹爹這想法就很危險,您明明知道將這兩人刺配於法不合,卻還是準備這麼做,不就是知道宮裡和宰執們不會追究您的責任嗎?”
一語道破,蘇軾尷尬道:“也不全是,我也是真覺得對這兩人的處罰太輕了。”
“那是律法的問題,”蘇過笑著繼續道:“如果大家都覺得輕,說明是律法條例出現了問題。”
蘇軾問道:“那你說該如何解決?”
老爹還是太君子了啊,他一個知州想處理兩個無賴還不是信手拈來,不過蘇過也不想父親變得腹黑,想了想,說道:“爹爹會覺得他們罪過大而判罰輕,是因為覺得他們的行為危害到朝廷的和買制度,但其實他們只是煽動大家上繳劣絹,這個事說到底受納官也是有責任的,他們太容易妥協了。”
蘇軾點頭認可,但他自然不會去找下屬的麻煩,說道:“這是自然,但首惡還是顏氏兄弟。”
“爹爹想要刺配二人,還因為顏巽昔日以患病為由逃脫牢獄之災的事,”蘇過笑道:“所以不妨從這些方面下手,收集顏家除納絹之外的罪證,應該也足夠讓他們父子被判流刑了。”
“這麼簡單?”蘇軾表示懷疑。
蘇過笑道:“就這麼簡單啊,就是多費點時間而已,只要收集到足夠多的證據,然後您不插手,言官們對這個小案子沒有興趣,州里呈上去後,大理寺那邊也會正常複核。”
這件事主要還是蘇軾強烈的道德觀在發揮作用,急於懲罰這二人,不然走正常流程,數罪併罰,也是可以實現的。
宋朝有個小故事,開封府發生火宅,包拯前往現場,有人問了句“是去甜水巷取水,還是去苦水巷取水”,便被盛怒的包龍圖給斬首示眾了,那才是真冤枉,相比之下,蘇軾想刺配顏家兄弟的舉動,簡直不得一提。
道德君子,有時候更會採用重典,畢竟律法對他們而言還是太寬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