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風雨京華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章 風雨京華,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軾的想法比較簡單,他認為既然蔡確的罪名是汙衊娘娘,那麼官家不重罰肯定是不行的,可罰得太重又顯得娘娘和官家不夠大度,容不下一個小人的怨謗之言,所以蘇軾提議讓官家先下敕嚴辦蔡確,然後再由娘娘降下恩詔,稍加懲戒,這麼一來,娘娘和官家的仁孝都能得到保全。
他這道秘密奏疏呈上去後,太皇太后果然覺得很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蘇過看出他爹的鬱悶,問過詳情後,神情古怪地說道:“爹爹這道奏疏也不能說完全沒用,至少您出發前,娘娘肯定會從宮中再頒下賞賜。”
蘇軾像看傻子一樣地盯著自己兒子,問道:“我這奏疏和賞賜有什麼關係。”
“宮裡會覺得爹爹真是個好人,是真心為娘娘與官家著想的,”蘇過笑道:“可這麼好的一個人卻又不得不外放出去,自然得額外優待一些了。”
蘇軾一時分不清蘇過是在表揚還是諷刺,嘀咕道:“別的地方沒見你學我,就這張嘴像我兒子。”
蘇過趁機問道:“我可以解爹爹的疑惑,不過您得答應我一個小要求。”他還是不想去應天府,在蘇軾身後陪站實在是太難受了。
“你還與我談條件,愛說不說,反正我可以去問子由。”蘇軾有弟弟兜底,拒不接受。
蘇過只得先老實交代,說道:“娘娘就是要重罰蔡確給百官看的,爹爹的主意雖然不錯,娘娘也認同,但肯定不會採納的。”
“為何非得重罰蔡確?”蘇軾不解道:“再說就算一定要重罰,降職他州安置即可,去嶺南可是要死人的。”
還不是那個冊立之功惹的事,蘇過分析道:“在官家繼位一事上,如果蔡確有功,則顯得娘娘當初有私心了。”
蘇軾搖頭,這個他不信,說道:“不過是些流言而已,娘娘斷不至於此,蔡確也不會。”
蔡確是不會,但他私心重啊,蘇過都覺得太皇太后想立自己兒子當皇帝的傳言,就是他造出來的,不然如何顯得自己有冊立之功。另外,太皇太后不如蔡確那般積極地推進趙煦繼位一事,蘇過懷疑和垂簾聽政的權力分配有關。
不過這些都沒法和蘇軾說,於是蘇過換了個角度,笑道:“那麼爹爹以為娘娘久居深宮,能知道新州這個地方嗎?”
蘇軾一愣,嘆道:“原來如此,那想必是文潞公的意見了。”
蘇過笑笑,沒有再接話,文潞公便是文彥博,也與蔡確有舊怨,他的兒子跟小舅子曾經犯事,栽在時任知諫院的蔡確手上。
蘇軾當然知道這些舊事,神情有些蕭索,又嘆道:“蔡確固然是小人,可如此挾私報復,難道不怕反噬嗎?”
蘇過聳聳肩,得勢便猖狂,在大宋,有這毛病的人多的是。
臨行前,太皇太后用對待執政的標準,賜蘇軾衣一對、金腰帶一條、金鍍銀鞍轡一副和馬一匹。
不過蘇軾的感動,早已被兒子的預言給沖淡了。
出城時,時年八十三歲的文彥博前來相送,又借蔡確的例子勸蘇軾:“到杭州後,少寫些詩。”
蘇軾大笑:“我知道,很多人等著給我的詩做註疏呢。”
一家人浩浩蕩蕩地來到城郊,太皇太后又派內侍送來龍茶和銀盒。
得如此優待,可蘇過還是看出老爹興致不高,說道:“爹爹該高興才是,您外放杭州是蔡確案之前就定下的事,眼下這個案子餘波未平,此時離開京城也是好事。”
“蔡持正都要被押送嶺南了,這個案子還能有什麼後續。”蘇軾說道。
“那可不好說,曹利用不就死在了押送的路上。”蘇過也想趁機勸父親看清現實,繼續說道:“而且朝廷眼下只對人,不對事,蔡確一案中宰執和臺諫反應不一,這事怎麼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