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車蓋亭詩案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車蓋亭詩案,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蘇軾忙著交接工作和跟朋友們辭行的時候,蘇家人也都在忙著收拾行囊。
蘇過與高俅商量了下,先讓高伸和一些願意遠行的工匠帶上一應裝置前往杭州,買個工坊安頓下來,再看看杭州當地的情況,等蘇過到了再做安排。
高俅則留在京城負責生意和農莊的事,潁昌那邊每月的物資用度由他安排按時送去。
等一切都收拾妥當,已是四月初了,不過蘇家人還未動身,更大的風浪便席捲而來。
曾經的首相蔡確被劉摯等人彈劾罷相後,元佑元年便以觀文殿學士出知陳州,就是周口的淮陽縣,緊挨著開封府,還不算太差,可禍不單行,第二年受他弟弟蔡碩納賄一案的牽連,又被轉任安州,即湖北安陸一帶。
從首相之位跌落至此,蔡確心中的煩悶可想而知,於是在遊覽安州車蓋亭時,一口氣寫下了十首絕句。
車蓋亭因魏文帝曹丕在此留下的“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一詩而得名,又有傳言李白曾常在此與友人下棋,故也有太白亭一名。
寫詩在宋朝是平常事,蔡確寫的詩自然也比不得蘇東坡,所以基本上沒什麼人關注,但有一個人得到後,如獲至寶,專門還給詩加了註釋交到了朝廷。這個人便是知漢陽軍的吳處厚,漢陽軍緊挨著蔡確所在的安州。
吳處厚與蔡確的舊怨有些年頭了,最早的時候蔡確還跟著吳處厚學作賦,後面蔡確步步高昇,吳處厚希望蔡確能引薦自己,蔡確沒答應;再後來吳處厚走了當時首相王珪的路子,也拒絕了幫蔡確的忙;接下來是王珪打算為吳處厚申請館閣之職,被蔡確阻攔;王珪給吳處厚升了官,等蔡確取代了王珪的首相位置後,便將吳處厚給趕出了京城;現在到了吳處厚的回合,他上報車蓋亭詩案了。
看著很複雜,其實全是互相洩私怨,從中也能看出為啥他們能被列入《宋史》奸臣傳了,實在是有夠小心眼的。
要說這十首詩一點怨氣沒有,那也太高估蔡確的度量了,他肯定是有氣要發洩的。
小有抱怨的那幾首就不展開說了,單獨說下致命的那一首,開頭兩句是“矯矯名臣郝甑山,忠言直節上元間”,郝甑山就是郝處俊,襲封甑山縣公,所以如此稱呼,上元則是唐高宗的年號。上元二年,高宗李治因為病情嚴重,打算禪讓於皇后武則天,遭到了時任中書令郝處俊的堅決反對,這句詩說的就是這個事。
可郝處俊就是安州人,蔡確在安州為官,在安州的車蓋亭遊玩,寫一首憑弔安州先賢的詩,怎麼看都很正常。不過吳處厚就不一樣,他用了一個刁鑽的角度來解釋這句詩,認為蔡確是在汙衊太皇太后,將娘娘比作武則天。
妥妥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續集。
但朝廷收到吳處厚的奏疏後,那叫一個反應激烈,臺諫大佬們幾乎傾巢而出,左諫議大夫梁燾、右諫議大夫範祖禹、左司諫吳安詩、右司諫王巖叟和右正言劉安世全體上書要求重罰蔡確。
宮中關於此事的第一道詔書是要蔡確上書自辯,並要求上繳原詩的題本。
然後東京這邊很快便收到了蔡確的回奏,他很詳細地為自己的詩做了解釋,而安州那邊回報題詩的木牌已經被刮洗乾淨了,此時朝中也有大臣秘密上書營救蔡確,認為吳處厚是惡意揭發他人,朝廷不可助長此風。
所以朝廷對蔡確的初步處罰決定是降職為光祿卿,分司南京。
臺諫對此結果非常不滿,再次集體上書要求重罰。
在這個時候,太皇太后高滔滔出場了,讓臺諫準備相關的處罰條例和本朝先例,臺諫眾人心領神會,將丁謂、孫沔和呂惠卿幾人的舊例呈上。
為寇準溜鬚的丁謂,淫縱無檢的孫沔,詭變多端的呂惠卿,這是要徹底地將蔡確釘到恥辱柱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