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考場裡的蘇東坡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考場裡的蘇東坡,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鎖在太學裡的蘇軾,在開考的第一天便遇上了大雪,他自然沒有蘇過那邊吃著火鍋唱著歌的興致,因為寒風吹徹,漫天飛雪給他帶來了第一個麻煩。
考生入場是要搜身的,還是解開衣服搜的那種。
這一屆一共有四千七百三十二名考生,試想一下這麼多人站在刺骨的風雪天裡,等著被扒光衣服檢查有無夾帶,是一件多麼有辱斯文的事。
蘇軾是寬厚長者,見不得學子們遭這種罪,但是朝廷自有法度,這種不體面的檢查方式在太宗朝曾經一度廢止過,後面因為作弊的實在太多了,便又重新恢復,蘇軾自然知道這點,所以雖心生同情,但也是無可奈何。
進了考場,考生們都凍得瑟瑟發抖,顫抖著不能說話,蘇軾稍微放開一些沒那麼緊要的禁約,讓大家能夠從容作答。
不管怎樣,第一個麻煩算是勉強過去了,然後第二個麻煩又來了。
巡鋪官抓了兩名考生過來,雙方各執一詞,巡鋪官是宮裡委派的內侍,聲稱二人透過口傳作弊,而兩名考生則矢口否認,堅稱巡鋪官是誣陷。蘇軾取過兩人試卷,逐字核對,發現兩人書寫內容總共只有十九字相同,還不成段落,所以不認同巡鋪官的作弊一說,拒絕將兩名考生趕出考場。
與巡鋪內侍的第一回合較量,蘇軾取勝。
過了一會,巡鋪內侍又抓來兩人,還是聲稱口傳作弊。這回倒沒有一面之詞,而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因為一名考生都走到另一人的號舍前發問了,不過還沒得到回答,便被抓了帶到蘇軾面前。
蘇軾問過情況,考生解釋說他對考題的題義有疑惑,所以向他人詢問,蘇軾一聽,這也沒問題啊,考場上問清楚題目考什麼怎麼能算作弊呢?朝廷有舊例,看不懂題目是允許上問的,所以蘇軾再次拒絕將抓到的二人逐出考場。
與巡鋪內侍的第二回合較量,還是蘇軾取勝。
平靜了幾日,二月十一日,巡鋪內侍又又又抓到一名作弊的考生,這回真真是人贓並獲,這名考生在偷看夾帶的小抄時被抓了個現行,這下蘇軾也無話可說,只能下令逐出。然後重點來了,在趕人出院的過程中,院內三五十名軍士一起齊聲呼喊,令所有的官吏公人都吃了一驚,考生們則愈發的驚悚不安。
與巡鋪內侍的第三回合較量,蘇軾完敗。
落敗的蘇軾立馬安撫考生,同時派人飛馬向宮中報信,哲宗皇帝得知此事,自然同意了蘇軾的要求,將指使軍士喊叫的內侍召回了宮中。
與巡鋪內侍的第四回合較量,蘇軾最終取勝,但是也被折騰得夠嗆。
第二個麻煩勉強也算過去了,然後是第三個麻煩。
考試結束,三月二日蘇軾等人呈上中舉者名單,一共五百名,差不多是十中取一。章惇的兩個兒子都中了,蘇軾好朋友孫立傑的兒子孫勰中了,黃庭堅以前的一名學生葛敏修中了,《愛蓮說》作者周敦頤的兒子周燾也中了。
但有一人,蘇軾非常欣賞的晚輩,在黃州時便往來頻繁,自覺文不在三名以下的李廌,落榜了。
這是個匪夷所思的懸案,不僅太學內的蘇軾和黃庭堅遺憾錯失人才,連宰相呂大防都覺得這事有點不可思議:蘇軾當主考官,居然能沒發現相當於自己學生的文章。
但是蘇軾是找過的,而且還以為找到了,可拆開號碼後才發現他以為的那份答卷其實是章持的,就是章惇的兒子。事後蘇軾與黃庭堅都有寫詩安慰李廌,但偏執的李廌已經聽不進任何規勸了。
時年三十歲的李廌,出身非常貧寒,如果不是蘇軾借錢給他安葬了去世的親人,他在這一年甚至都未必能參加貢舉。
可他還是失敗了,不僅他很痛苦,蘇軾也很失望。
第四個麻煩則是前面提到的孫勰,他排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