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開河如放火,不開如失火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章 開河如放火,不開如失火,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一年的春節,蘇過是在一種複雜的心情中度過的。
元佑二年二月,範百嘉去世,古人守孝稱三年,實為二十七個月,算下來到了夏天便守喪期滿,可元佑三年十二月,範鎮去世,又得重新算起了。
蘇過倒不是想急著成親,只是覺得喪期內的規矩實在是太多了,如今又沒了照拂她們一家的祖父,他心疼未過門的妻子往後的日子只會更艱難。
不過正月裡,前往黃河進行勘測的範百祿便回來了,稍微分散了一下蘇過的焦慮。
沙盤一類的東西自東漢時便有了,大宋的科學全才沈括更是此中高手,所以蘇過提出按比例製作一個黃河下游到出海口的模型時,範百祿並不覺得意外,無非是加入了土質和水質的因素。
於是空了一段時間的天機閣又派上了用場,蘇過將後院整個用油布蓋上,防止雨雪破壞,然後在院中開始搭建,因為只是為了大家能更直觀地看到黃河下游整體的情況,所以也不用那麼精確,不好量化的是水流,不過稍微模擬一下,問題也不大。
花了好幾日功夫,也不知道從城外挑了多少土進來,蘇過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愚蠢,為什麼非得在城裡面搭建呢,讓那幫宰執去自己莊子上看不就行了。但開弓沒有回頭箭,蘇過只能咬咬牙,前後一共十幾天,總算完成了模型的製作,又跟範百祿要了沿岸村莊的分佈,將人口與田畝數也做了標識。
首先來檢驗成果的是蘇家兩兄弟,古代為官,治水是項基本工作,江河湖海,涉及到飲用、灌溉和運輸等多個方面,不過黃河之患,確實複雜得多。
蘇轍在範百祿還沒回來時,便再次上書朝廷,稱黃河北入遼國境內純屬無稽之談,要求朝廷即刻下令停止購買柴草和調遣士卒前往開河的行為,前面這些倒還正常,不過他後面又補了幾句狠的:朝廷雖然派範百祿帶人前去考察利弊,但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觀望上意,必須讓他們知道官家是沒有偏向的,才能保證他們不會迎合附會,耽誤國家大計。
好嘛,還得是你蘇大炮,你哥只是輕嘴薄舌,你是重拳出擊。
不過範百祿與蘇家兄弟一向交好,也知道蘇轍上書是一片公心,他自然不會計較這些。
蘇軾圍著模型轉了一圈,問道:“就一個簡單的水往低處流,需要做得這麼複雜嗎?”
蘇過白了一眼他爹,說道:“黃河又不一樣,泥沙才是它最大的問題,不然怎麼會歲歲為害。”
蘇轍這時問道:“目前北流的問題在哪呢?”
“往哪流都需要解決泥沙的問題,”蘇過解釋道:“當下北流並無問題,但不治理,過幾年便不好說了。”
範百祿也補充道:“五郎這話不差,關鍵是在治理,意圖控制黃河流向實為不智。”
蘇軾又道:“看來朝中北流、東流和分流的幾種說法,都沒涉及到根本。”
分流也是老辦法之一了,就是給黃河多挖幾條支流,不過這個法子早就失敗過了。
蘇過苦笑道:“河道便是河道,朝廷裡一會扯到先朝,一會又扯到遼國的,就沒想著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治理黃河,和那些有什麼關係。”
範百祿笑道:“正是這個道理,勞民傷財,還不解決問題。”
“怎麼都難,”蘇轍嘆道:“所以歐陽文忠公才說‘開河如放火,不開如失火’,可都是火,難免百姓遭殃。”
歐陽修居然還說過這樣的喪氣話,蘇過好奇道:“那文忠公的意思是開還是不開?”
蘇軾替他的老師回答:“與其勞人,不如不開。”反正都是要決堤的,費那個勁折騰老百姓幹嘛。
這話一出,把蘇過都逗樂了,不就是懶政嘛,既然做不好,乾脆就不做,躺平了事,等著老天的安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