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出使北朝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出使北朝,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州是軍政一肩挑的,所以在定州這樣的邊州,張叔夜的優勢很大。
出了定州後,經過保州(河北保定),便進入雄州(河北雄縣),白溝驛就在雄州的最北邊了。
使團在白溝驛歇了兩日,調整了下狀態,同時也等著大遼那邊的回覆。
蘇過看著眼前的白溝河,想起宋遼間的多場戰事,想起歷史上的張叔夜自盡於此,再往後還有文天祥從這裡被押送前往元大都,這是一條見證了大宋始末的河流。
張耒見他發呆,問道:“叔黨可是在為進入北朝之後的事擔憂?”
蘇過回過神,說道:“沒有,只是一時有些感慨,不知哪一日才能隨意地通行於白溝河兩岸。”
“這一戰無可避免了嗎?”張耒問道。
蘇過沉默了好一陣,才說道:“不收復燕雲,子子孫孫便一直在異族的鐵蹄之下顫抖。”
張耒嘆了口氣,沒有再問。
宋人對契丹人的畏懼,是一種蘇過無法理解的情緒。
或者不是畏懼,而是一種相安無事的處理態度,但每年送出去的歲賜、歲貢也不見大宋朝廷覺得羞愧。
相較之下,南宋還經常有北伐的呼聲,北宋卻甘於送錢,只能說明從骨子裡,北宋朝廷就沒把燕雲當成自己失去的土地。
他們已經將收復燕雲,當成是對契丹人的侵略了。
使團得到允許後,穿過白溝河,進入遼境。
在契丹人的帶領下,使團北行四十里,進入新城(河北新城),這裡是涿州的地界。
出涿州後,繼續向北,經過良鄉(北京良鄉縣),到達大遼的南京城,即析津府,時人也稱燕京。
寒冬季節,護城河都已結冰,使團艱難地進入使館休息。
與遼國接班使的對接工作,都是張耒負責的,其中少不得聊起詩詞文章,雙方相談甚歡,一點都看不出才在邊境小範圍的摩擦過。
這趟出使是為遼主恭賀新年,所以還得繼續北上,到契丹人的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去。
所以出了燕京城,還得一路再向東北,在冰天雪地裡趕路。
大遼境內的道路可沒有大宋修得那麼好,這一路顛簸下來,蘇過除了冷,還有麻,尤其是過了順州(順義)和密雲,進入古北道之後,道路狹窄崎嶇,車馬行進十分費勁。
在古北口,蘇過還看到了遼人所建的楊無敵廟,當年蘇轍也曾途徑這裡,留下了“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的詩句。
但楊業肯定想不到,燕雲十六州被遊牧民族的統治,會持續四百多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