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新黨的試探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章 新黨的試探,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蘇軾為售書給高麗一事極力抗爭的時候,兩位御史又出手了。
除了以往的老生常談外,新加的罪名是蘇軾兄弟追回宮裡和三省下發的詔令,是不尊重天子的表現。
之前再次提及的黃河改道一事,被蘇轍攔了下來。
要說這言官確實一代不如一代了,這次的指責實在水準太低了,哪怕是想看蘇家笑話的人也直搖頭,放棄了支援,結束了這輪攻勢。
官家直接下令,將這兩位無中生有的御史貶到地方去當轉運判官,他們的上司御史中丞李之純仍覺得不夠,上書表示處罰太輕,最終改判到軍州去了。
這明顯是在氣他們丟了御史的臉。
能夠體現言官戰力的蘇轍、梁燾和劉安世那一批人,如今都身居高位,很少親自下場了,所以臺諫體系眼下都是庸人把持,以至於想謀晉升,還把自己搭進去了。
或者也可以說,從臺諫都加入黨爭之後,大宋的言官系統便已經崩盤了。
蘇過不知道在小本本上記錄了多少要改進的地方,可他還沒到高位,不能隨時影響到趙煦,所以很多事情只能先放著。
這次的高麗人買書一事,他和蘇軾的態度一樣,有些書是不能賣給他國的。
要是高麗人要買的是蘇軾詩集或者花間集那類書,蘇過不收錢都願意送給他們。
趙煦親政後,並未急於表露出紹述的意圖,而是依舊延續了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時的執政方略。
蘇過知道趙煦在等風來,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他寫信給章惇,表示自己已經在爭取機會了,但娘娘還在,許多事情不能做得太過。
但有人等不及了。
淮南路提點刑獄、新津人張商英,上書為蔡確鳴不平,同時表示官家既然親政,就當繼承先帝的新法,方為孝道。
張商英在熙寧變法期間,受章惇提拔,得到王安石的重用。
元佑元年,舊黨上臺,盡廢神宗之法,張商英當時便提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表示先帝陵土未乾,就變更先帝之法,實為大不孝。
所以才有了司馬光“以母改子”的那套歪理。
張商英憤怒地給蘇軾寫信,要求蘇仙幫忙將他調到御史臺任職,他要行“呵佛罵祖”之事,就是要無所畏懼、和司馬光等人血戰到底的意思。
不過這話被呂公著知道了,直接將他攆出了京城。
至於他為什麼給蘇軾寫信,一來大家都是蜀人,新津(今成都新津區)屬於蜀州,二來他和蘇軾都信佛,還有詩文相酬。
不過蘇軾沒幫上忙,反而讓呂公著知道了信的內容,使張商英被貶出朝八年。
蘇過一臉狐疑地看著他爹,問道:“當初不會是爹爹將書信內容告訴呂申公的吧?”
蘇軾尷尬道:“我當然不會這麼做,只是收到信後,與人說起過這個事,不知怎麼就傳出去了。”
和蘇過想的差不多,蘇仙不是告密的人,但也不是能保守秘密的人。
就他那套天下都是好人的邏輯,根本就不懂看人說話這個道理。
蘇過又問道:“朝廷準備怎麼處理他?”
“目前還沒定,”蘇軾嘆息道:“他這麼急不可耐地跳出來,處罰肯定不會輕的。”
這點蘇軾倒是看得明白。
眼下娘娘還在,朝中重臣又全是保守的舊黨,肯定會拿張商英這個典型出來,殺雞給猴看,讓其他新黨分子老實點。
蘇過也有些頭疼,才寫信勸了章惇,但防不住還有別人。
不過這也是個機會,蔡確的死和張商英的上書,能讓朝中重新審視新舊兩黨該如何相處的問題。
蘇過向老爹請教:“有沒有官職和我現在差不多的位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