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運籌帷幄之中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運籌帷幄之中,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情報顯示,她這次會吸取教訓,帶著她已經十歲的皇帝兒子一起出徵,以免後方不穩。
按以往的套路,大宋的西北幾路該加強防禦了,可環州一戰的勝利,大宋重新樹立起了對党項人的心理優勢。
所以章楶提議,讓西北各路分兵出擊,擾亂夏人的部署,他則趁機沿葫蘆河川(清水河)北上,在鎮戎軍(固原)西北,石門峽江口築城。
葫蘆河谷以西之地是大片沃土,党項人南侵的重要補給基地,他們不可能就此放棄,肯定會重新集結大軍來攻。
這個戰略安排自然讓眾人想起了當年的永樂城,但章楶可不是徐禧那樣的奇葩,能在一戰中同時犯下宋襄公、趙括和馬謖三人的錯誤。
章楶詳細介紹了築城和防禦的問題,同時要求朝廷下詔,讓西北各路陳兵邊境,讓小梁太后不敢傾全國之力前來攻打。
有了外圍的接應和守城的火器,章楶對守住城池信心滿滿。
趙煦和眾大臣皆無異議,大宋對契丹人的畏懼遠在党項人之上,打西夏雖然也輸了不少,但總體還算有來有回,所以對這次規模不大的對夏作戰計劃,大家都表示接受。
範純仁經歷過上一輪的三國談判,問道:“如果遼國再次要求斡旋,該如何處理?”
章楶答道:“只要順利完成築城,党項人自會來攻,到時便和環州一戰類似,是党項人主動出兵攻打我國,遼人就算有心維護他們,也只能指責党項人自不量力。”
這個推斷其實很正確,可憐的小梁太后歷史上就是因為帶著幾十萬大軍,對大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被看不下去的遼國派人毒死了,當然,這裡面也有他兒子的串通。
趙煦總結道:“小心為上,河東路那邊做好對契丹人介入戰事的防範,同時下詔給北方各州軍,小心探查遼人動向。”
眾臣忙答應下來。
章楶趕著赴任,不能在京城多待,蘇過忙又為他和沈括搭了根線,一來沈括也算是西北軍中的老人了,二來築城和軍器之事,沈括都是行家。
三人就如何快速築城、如何部署防禦武器之事,進行了技術上的交流。
說是築城,其實以蘇過的眼光看來,就是個軍事要塞,裡面除了軍隊就是民夫,所以不會很大,也不需要設計,只追求建造速度和防禦能力,真要變成一座城,肯定是要後期擴建的。
直到送章楶出城,沈括還依依不捨,說道:“章經略好運氣,能得朝廷如此信任,當年先帝要是信任我或者種諤,永樂城怎麼會建在那種地方,又怎麼會一敗塗地。”
蘇過也嘆道:“是啊,數次戰敗,皆有用人不當的地方,不然何至於讓党項人逞兇這麼多年。”
沈括發出了和章楶類似的感慨:“收復河西,我輩還能看到那一日嗎?”
大宋文官也不都是軟蛋,趙煦也是趙家少數有骨氣的皇帝之一,想到自己多年經營終於等到今日,蘇過也嘆道:“是不容易,但總算看到希望了。”
至少這艘船,沒有繼續往下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