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局勢緊張之後,通往西北和河北的驛站每日裡驛卒往來不斷。
隴右都護蘇轍回奏,種樸已經出兵,只等朝廷批准,即可增援回鶻,向党項人的河西走廊發起進攻;
西北五路亦暗中集結部隊,做好隨時越過橫山山脈進攻夏國的準備,蘭州也是重兵集結,只等旨意傳達,便可越境北上;
河北與河東都暫時未發現契丹人有異動,正在加強邊境巡視。
大宋對西州回鶻的求援,還是先採取了外交斡旋的策略,遣使向党項人抗議,主要是為了拖延時間。
大遼也是想緩和局面,要求党項人不可繼續西進,但與大宋的出發點不一樣,他們的理由是一來馬上進入冬季了,不合適用兵,二來事提醒小梁太后要小心大宋的偷襲。
在四國的拉扯中,党項人的兵鋒停在在西州回鶻的兩座都城之外。
西州回鶻也無反擊之力,固守都城之外,加緊透過黃頭回紇與大宋聯絡,請求大宋出兵相助,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大遼那裡,遠不如西夏重要。
回鶻、回紇是其實是同一個族群,當年甘州回紇被党項人李元昊所滅,這才南遷到青海一帶,被大宋稱為黃頭回紇,而以高昌為中心的那部分被大宋稱作西州回鶻。
待到北地開始下雪,戰事徹底進入僵局,幾國之間開始使者往來不斷。
在宋遼對峙的大局面下,哪怕是多次打敗過宋遼的西夏,也是夾縫求生。
大宋朝廷這邊,首先還是考慮的防禦問題。
北方各州的統帥方面,河東是太原府的呂惠卿,河北西路是真定府的宗澤,河北東路是瀛洲的王厚。
本來河北東路的首府是大名府,但是太遠離前線了,所以王厚選擇了坐鎮瀛洲(河北河間市),即後面改名的河間府。
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其實包括了瀛洲,後來周世宗柴榮北伐,奪回了瀛洲、莫州和易州,不過在攻取幽州(北京)時,病重班師,返回開封后不幸駕崩。
再後來就是趙光義雍熙北伐失敗,大宋又丟掉了易州,雙方便以白溝河為界。
北方几路的人選上,其實最好能換掉呂惠卿,但章惇等人還是選擇了相信這位變法的前輩。
蘇過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與他們發生衝突,只能先請趙煦下旨讓呂惠卿謹慎,又上門與章惇交涉,讓他出面警告呂惠卿不要衝動,守住即可。
西北的情況則更復雜一點,首先是隴右出兵是否能取得效果,其次是西北五路如何展開攻勢。
朝會上,蘇過不止一次與宰執們發生爭執,要求開春後大宋便主動出擊,在契丹人反應之前,便雙管齊下,隴右聯手回鶻截斷党項人的大軍,西北五路直接攻向興慶府,搶得先機。
但宰執們對此十分抗拒,只想在隴右出手後,再視情況決定西北五路是否出兵。
趙煦雖然支援蘇過,但朝中反對的聲音實在太大,一時間也未能決斷。
不過在蘇過的強烈要求下,西北各邊州也做好了春後出兵的安排。
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國內的變法進入平靜期,所以朝中大臣都開始安逸起來,做好防禦都願意,撿個便宜也行,但蘇過和章惇支援的主動出擊,別說中央了,地方官員為之反對的上書都接連不斷。
趙煦也十分焦慮,在進攻規模的問題上,畢竟牽扯較廣,如果不管不顧,他擔心在地方施行上出現問題。
打仗可不是隻有軍隊的事,像後勤補給和人員調動的事,都需要朝中的多個部門協調起來。
這一次,蘇過連蘇軾都沒能說服。
蘇軾支援整頓軍務,加強北方防禦,甚至隴右出兵騷擾党項人,他也能接受,但大舉攻夏,這種破壞平衡,肯定會引來契丹人的事,他非常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