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市易法和均輸法,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立三司的事懸而未決,但被新黨拋棄、舊黨唾棄的蔡京已經等不了了。

蘇過的一連串操作,不僅是撤走了他的梯子,還給閣樓點了火。

蔡京去見章惇,得到的建議是早點主動申請外放,還可以得個好去處,再戀棧不去,他不能保證蘇過還會想出什麼招來。

新黨的其他人,也反感蔡京爬得太快,在這件事裡集體做壁上觀,把精力放在了爭奪空出來的宰相之位上。

至於舊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樂得看熱鬧。

不過範純仁還是私下問了蘇過:“若戶部尚書不是蔡京,你還會有這個提議嗎?”

蘇過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說道:“不過是個稱呼而已。”

財權的獨立很重要,至於獨立後是叫戶部還是三司,都不影響什麼。

蔡京的孤立無援,主要還是名聲太差的緣故,再加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他還沒找到屬於他的大腿。

朝中爭執數日之後,趙煦再次宣蘇過入宮。

這次,一眾宰相們都到場了,主要目的是討論其他新法的問題。

熙寧變法的條例還剩許多尚未施行,此次會議便是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

事情的起因,則是章惇提議恢復市易法和均輸法。

市易法就是由國家出面,設立市易司,參與市場買賣,好處是可以平定物價,避免奸商囤積居奇。

說簡單點,和之前提到的糴糶差不多,只是將糧食變成了其他貨物,當一樣商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時,市易司就平價拋售,供過於求時,市易司則低價將滯銷品買回。

同時,市易司允許商戶賒購貨物,就是你可以先把東西拿去賣,半年或一年後還錢,年息兩分,逾期罰款。

乍一聽,也是極好的,既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又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但施行起來後,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市場變成了由朝廷官員控制,而大宋朝的官,就沒幾個懂經濟學的。

另一個問題更致命,市易法不僅打壓了大商人階級,連中小商戶也跟著一起遭殃,畢竟大家都在一個市場上討生活,國家壟斷市場後,所有商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均輸法是當年推出的第一條新法,和運輸沒啥關係,這裡的“輸”是指的供應。

大宋定都開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開封水運四通八達,透過運河,上可通黃河,下可抵江南。

尤其是最為富庶的東南六路,每年將大量的稅賦和貢品透過運河運送到開封,供京城裡龐大的官僚階層和禁軍使用。

可地域一大,就容易產生矛盾。

比方說兩浙路遭了水災,蘇杭一帶歉收了,而荊湖北路今年大豐收,糧價很低,這樣的情況下,大家交上去的糧食,同樣的量,價值差異就非常大了。

又比如同樣進貢布匹,以相同的質量和價格看,從杭州運到開封,肯定比從揚州運到開封,花費要高得多。

所以王安石提出均輸法,核心就是“徙貴就賤,用近易遠”。

以上面列舉的兩例來說,就是在兩浙路折現收錢,在荊湖北路買糧,運往開封;在杭州收錢,在揚州買布運往開封,當然,具體操作會更復雜些。

均輸法本意是為了完善開封的物資供應體系,同時又可以緩解地方矛盾,減少長途運輸消耗,理論上毫無問題。

但實際操作中,基本實現不了。

首先是這個時代的各地物價,根本無法獲取實時資料,拿糧食來說,不管是災年還是豐年,各地糧價的波動都是很大的,其他物資也差不多,所以在哪裡徵收實物,又以什麼定價來折現收錢,都由發運司的官員說了算,這何來的公平可言;

再一個問題相對隱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