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章 強兵比富國還難,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宗澤從真定府傳回的訊息,顯示了河北形勢的嚴峻。

趙煦收到奏疏後,立馬宣召兩府宰執和蘇過宮中議事。

大家進殿後,趙煦讓內侍將宗澤的公文傳示眾人,以蘇過的官階,自然是最後一個拿到的。

公文描述的現狀,在蘇過看來再正常不過,河北自澶淵之盟後,九十年未興刀兵,大宋又是出了名的“好男不當兵”,這種前提下他對河北邊軍根本一點期待都沒有。

宗澤反映的情況的主要有三點:貪汙腐敗、軍紀廢弛和戰力羸弱。

中高層將領貪汙軍餉,剋扣賞賜,連營房壞了都不修,基本的軍需和伙食都無法保證;

軍中喝酒、賭博和盜竊物資的,比比皆是,根本無人管束;

在這種情況下,日常訓練自然是沒有了,畢竟士卒們要麼餓肚子,要麼忙著賭錢喝酒,哪裡有那心思,而且也免得契丹人誤會不是?

樞密使韓忠彥對宗澤上報內容表示了質疑,說道:“若荒廢至此,怎麼之前的知州不曾上奏?”

這種懟人的機會章惇自然不會錯過,他冷笑道:“前任知州是否去過軍中,都未可知。”

蘇軾知道宗澤跟蘇過的關係,想來此人也不至於謊報,於是說道:“畢竟承平日久,軍備廢弛也難以避免,但情況如此嚴重,官家還需派人前往各州詳查。”

趙煦點點頭,說道:“調查的事執政儘快拿出方略來,今日先議下熙寧的強兵之法。”

蘇過見輪到自己了,忙將準備好的檔案下發,人手一份,接著便逐條開始介紹。

首先是保甲法,民兵政策本身並無問題,但指望靠民兵去和契丹人打仗,那就是開玩笑了。

所以蘇過的改動在於減少保丁人數,這些人只負責鄉間的治安和巡邏,減少操練,各地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訓練計劃,不得佔用農時,同時,保丁參加操練的糧錢需按時發放。

這點大家並無異議,熙寧、元豐年間施行了十幾年,錢沒少花,打仗是一次也沒用上,本來的目的是為了節省軍費,其實反倒增加了。

蘇過總結道:“禁軍拿了更多的糧餉,專職訓練,尚且戰力低下,指望少花錢訓練鄉兵就可以取代禁軍,此條例的初衷從一開始就不成立。”

經過前面幾個條例的改良施行後,蘇過在這方面的說服力也在提升,比如他直接否定了王安石當年的這一條例,其他人都沒有表現出驚訝來。

第二條是裁兵法,這個就是解決冗兵問題的,對士兵進行測試,禁軍內的不合格者劃入廂軍,廂軍的不合格者劃入民籍,同時規定年齡到五十歲者退役。

這條沒什麼可改動的,就是合格的標準需要再討論下,但那個不是蘇過考慮的事了。

第三條是將兵法,這個說起來有點曲折了。

宋初為了防止將領專權,趙普向太祖趙匡胤建議,將京城和邊州的禁軍按期換防,但將領不做調動,實現“兵無常帥,帥無常師”,是為更戍法;

但這個政策的弊端太明顯了,直接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削弱了軍隊的戰力。

所以王安石提出將兵法,本質是兵制改革,把禁軍改為將、部、隊三級編制,各路的兵將固定下來,訓練和作戰也就有了保障。

比如前面提到的折可適,就是環慶路第七將,類似於後世的某戰區第七軍軍長,通常一將統帥三千到一萬人不等。

最強的自然在西北和京畿,其中鄜延等西北五路設定有四十二將,預備進攻西夏,京畿三十七將,防守契丹,整個東南六路只設定了十三將。

關於這一條,舊黨是反對的,因為會不可避免地形成軍閥勢力。

蘇過正好想借機把西北將門部分調往北方,於是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