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寫在日記裡的不叫秘密
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寫在日記裡的不叫秘密,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折磨的好似一個小老頭。
脊背佝僂,身材幹瘦,臉上溝壑縱橫,眼睛暗淡的沒有一絲的光澤。
他人生的前三十年,吃的最多的食物就是地瓜。
地瓜幹,地瓜粥,地瓜粉,烤地瓜,地瓜稀飯……
焯水之後簡單涼拌一下的地瓜藤,對他來說就能算是難得的美味。
廣西這地方地狹民稠,糧食產量有限。
像是楊老漢這樣家裡七八口人,卻沒有二畝地的窮人,有且只有地瓜可以吃。
不吃地瓜,那就只有餓死了!
唯有每年農忙的時候,他才能吃上幾頓地主老爺家施捨的雜糧米飯,而不是繼續以地瓜果腹。
他記得,自己前半輩子吃的最好的一頓,是自己老孃去世那年的過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他飽飽的吃了一大碗白米飯,還吃了一塊已經醃製了好幾年,外皮都長綠毛了的老臘肉。
時至今日,那塊老臘肉的味道,楊老漢都久久無法忘懷。
臘肉都已經那麼香了,鮮肉該有多好吃?
他曾經發過誓,如果有人能讓自己吃上一頓鮮肉,自己能把命賣給對方。
可是當買他命的肉真的出現在碗裡之後,楊老漢又不想吃了。
看著自己碗裡那塊油汪汪的大肥肉片子,楊老漢嘴巴的裡的口水快要匯聚成和,臉上的糾結也快要化成實質。
而他身邊的眾人,不管男女老幼,大多都是相同的表情。
氣氛低沉且壓抑!
只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娃娃滿臉興奮,吃的滿嘴油光。
少年不識愁滋味,這些娃娃們可不懂這頓飯可能是斷頭飯的道理。
他們只知道自己自出生以來,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
朱靖安穿著一身仿明代漢服的戲服,頭頂帶著一個瓜皮小帽,帽子的中間還鑲嵌著一顆金鑲玉。
顯得不倫不類的!
他之所以如此穿著,是因為滿清的剃髮易服摧毀了漢家的衣冠文化。
使得民間的穿著大多都變成了長袍馬褂。
朱國昌在揭竿為旗的時候,壓根找不到漢家制式的衣冠,只能是先穿一身戲服頂著。
然後讓繡娘抓緊製衣!
而朱靖安自然也是如此,只能是先穿一身並不合身的戲服湊活。
他身邊帶著幾名親隨,在人群中走過,看著四周莊戶們臉上那憂愁低落的神情,朱靖安的心緒也是在不斷的下沉。
看得出來,這些莊戶全部都是被朱國昌坑上賊船的,他們對於反清復明,壓根沒有任何的興趣。
他們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情緒,朱靖安很懷疑在自己前往金田鎮的路上,身邊的隊伍就會逃散大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