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長矛的價效比,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靖安點點頭,然後又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郭大山,然後開口說道。

“郭尚書這邊的兵器生產工作可以先放一放,等我軍抵達金田鎮的落腳點,安頓下來之後,再進行生產也不遲。”

“在此之前,郭尚書可以琢磨著再多收幾個徒弟,擴大我大明的工部的規模。”

眼下明軍馬上就要向著金田鎮轉進,時間緊迫,肯定沒時間讓郭大山他們停下來去打造兵器。

是故,朱靖安讓郭大山最近將精力更多的放到培養人才上去。

但是,像是想起來了什麼,朱靖安又開口補充安排道。

“對了,將來的工部方面的兵器生產暫時要以長矛為主,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放。”

朱靖安這樣安排,最主要是因為在冷兵器時代,長矛絕對是戰場上價效比最高的武器。

沒有之一!

打製一把好刀,最少也需要三五斤的好鐵。

而一個矛頭卻只需要半斤鐵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打製一把好刀所需的用鐵量,能打製七八個矛頭。

並且長矛的矛杆生產成本更低。

不追求質量的話,隨便找個比較直的木棍,再把矛頭給裝上去就可以湊合著用。

可話說回來,普通士兵其實也沒有追求兵器質量的資格。

上面能給你發把長矛,而不是給你扔個矛頭,讓伱自己找根棍子插上。

或是乾脆讓你拿著鋤頭鐮刀等農具上戰場。

這就已經可以算是上位者中比較有良心的了。

畢竟,在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眼中,底層百姓無非就是幾乎可以無限制消耗,死了還會不斷再生的耗材罷了。

便宜的很!

誰又會真的在意耗材的死活?

當然了,朱靖安之所以讓郭大山著重生產長矛,除去長矛的造價便宜,生產簡單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在戰場上,長矛這樣的長兵器,要比刀劍等短兵實用的多。

在戰場上,大家都是列好軍陣正面廝殺,軍陣前排基本上屬於是人擠著人,人挨著人。

幾乎不存在閃轉騰挪的空間,短兵器靈活的優勢壓根無法發揮出來。

但長兵器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卻是能夠發揮的淋漓盡致。

我的兵器比你長,我能打到你,而你打不到我,這就是天底下最硬的道理。

並且,長矛的殺傷力也要比刀劍更強。

人被砍一刀,雖然很疼,但只要沒傷到要害,大機率不會有事,傷好之後很快就又會是一條好漢。

但你要是被長矛刺中,身體上被長矛扎出一個窟窿,那人大機率當場就不行了。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寧挨三刀,莫挨一槍”的原因所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