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章 諸葛家的“點金仙術”,舍弟諸葛亮,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分岔,最後就能找出這種略微偏藍的水,是具體從哪一條小溪流出來、匯入幹流的!”
諸葛瑾其實也沒看出來這杯樂安河裡舀出來的河水有更偏藍,但他知道答案,就強行說能看出細微差異,對方眼神對比度不夠。而真到了上游,水流越來越小,分岔越來越多,這個區別會更明顯的。
龐統心中揣著狐疑,嚴格遵照諸葛瑾交代的辦法,一路往上游勘探。
此後十日,他們把樂安河更上游的全部支流,都儘量跑了一遍,越往上游水越少,最後幾乎是各種山間小溪了。
而諸葛瑾交代的法門也很直接:一旦看到兩條小河匯流的分叉口,就看哪邊的來水更藍一些,就重點往偏藍的那條溯源。
為了避免誤差,他的實驗手法也越來越嚴謹。
比如,為了防止兩岸青山的對映、導致河水反光看起來發綠,他特地弄了個刷上白灰的純白木盒子,每次打完河水把水晶杯放盒裡再觀察,隔絕環境反光。
另外,河水裡不光有肉眼可見的藻類,還有些比較難去掉的懸浮微生物,諸葛瑾就拿明礬粉末當混凝劑,把水中的固體微粒初步淨化一下再觀察。
而這些手段,顯然都是漢朝人不具備的,漢朝人根本沒法排除這些誤差。
靠著這些辦法,幾天之後,諸葛瑾和龐統終於溯源到了樂安河上游某一條涓涓小溪。
越往上游分岔,溪水發藍就越明顯,最終幾乎可以和後世抖音上那些驢友博主曬的“碧藍水潭礦洞”差不多藍了。
諸葛瑾便知道自己終於成功了。
這種碧藍碧藍的野水潭,在文科生眼中,或許能詩興大發讚美一下自然奇景。
但在諸葛瑾這種理科生眼裡,卻只會落下一句評價:臥槽!這特麼就是一潭硫酸銅溶液!有毒!
任何一個初中化學及格的同學,如果在卷子上看到“藍色透明溶液”,那幾乎是條件反射就會往硫酸銅上想,要是再看到“藍色絮狀沉澱”,就更是咬死了“氫氧化銅沉澱”。
可以說硫酸銅和氫氧化銅這對活寶,是多少初中化學題“分析一堆不明成分物質”的破題點了。
只是很多人讀了書卻不結合實際,到了現實生活中,看到自然界廢棄礦洞水潭這麼藍,卻不會往這個方向想——所以穿越回古代要找銅礦,其實真不難,一兩條初中化學的最普遍常識,就夠用了,只是很多人想不到。
……
“士元,取鐵棒來。”
諸葛瑾最終在這條樂安河上游不知名小溪源頭的水潭中,看到一潭碧水後,做完前兩步預處理,然後就吩咐龐統。
龐統小心翼翼從一堆預先準備好的細鐵棒裡抽出一根、遞給諸葛瑾。
諸葛瑾往這藍水裡插入,懸空放置了幾分鐘,再取出來,就看到鐵棒表面附著了一層紅黃色的金屬。
初中就學過的金屬置換反應:硫酸銅加鐵,變成硫酸亞鐵,置換出單質銅。
龐統看到這神奇的一幕,頓時驚為天人:“這……這是什麼?難道是銅嗎?”
諸葛瑾微微一笑:“士元有沒有讀過古代方士煉丹心得之作?知道膽礬能煉出銅麼?”
龐統瞳孔巨震,看了看諸葛瑾,又看了看那一潭藍水,不可置信地指著說:
“諸葛兄是說,這一潭都是曾青?所以才如此之藍?我確曾讀過《神農本草經》,書中有言:曾青塗鐵得赤銅……偶爾亦可得金銅。”
膽礬,就是古人說的硫酸銅晶體。
曾青,就是古人說的硫酸銅溶液。
“曾青塗鐵得赤銅”,應該是整本《神農本草經》裡,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話——
因為這句話出現在後世人教版的初中化學課本上,接受過義務教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