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章 洛陽伊闕,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建都,始於周代,西周時期,周公姬旦奉周武王之命在澗、瀍二水沿岸營建新都洛邑,築起了兩座城:一座在澗水以東、瀍水以西,稱王城,系王都所在;另一座在瀍水以東,稱下都,用來監禁商代的“頑民”和駐紮軍隊。
後來, 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所殺,周平王自鎬京遷都洛邑, 都於王城,史稱東周。周公所築之城被後世稱為周代洛陽城。
現在,澗、瀍二水又被稱為伊水和洛水,這兩道水系是洛陽最重要的屏障,此時此刻,在伊水東岸的谷地及山間,到處都是兵馬,人頭攢動,一片喧囂。
山坡上,東晉荊州都督桓溫風塵僕僕,正騎在馬上向西岸眺望。
西岸是姚襄軍的陣地,那裡也是一片忙碌,姚襄因為詐降失敗,而不得不加緊在西岸佈置構築城營,以防備晉軍的進攻。
看著對岸忙碌的身影,桓溫不由的微微一笑,恰在此時,在河谷地帶巡邏回來的武陵太守朱序請示桓溫需不需構築城壘,桓溫搖了搖頭,在他看來,在此地構築城壘完全就是多此一舉,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跟姚襄長期對峙,他要的是速戰速決,因此,他讓朱序立即去準備戰船和排筏,準備隨時率軍渡江作戰。
面對這個威武的大將軍,朱序沒有絲毫的懷疑,就立即領命而去準備了。
朱序離開之後,桓溫帶著主薄顧愷之沿伊水向南行進,發源於今河南欒川縣熊耳山南麓的伊水,在流經古都洛陽的南部時,從東西對峙的香山和闕塞山中間穿行而過,呈南北走向。而伊水就像從山的中間避開了一樣,相傳在上古時代,這東、西二座山是連在一起的。大禹為了疏通河道,將它們鑿開來。依據這一傳說,後人在西山上建起了一座禹王亭,又修了禹王池。
桓溫不由的想起了後世洛陽著名的龍門石窟,似乎龍門石窟的對岸就是香山,而且這裡的地形也很相似,於是便向隨行的顧愷之詢問此地為何處?
顧愷之連忙答道:“此地名為伊闕,這兩邊的山分別為香山和闕塞山,兩山對立,伊水從中流過,遠遠望去就如同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裡便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
“原來這裡就是伊闕?”桓溫恍然大悟,熟讀史書的他自然是知道伊闕這個地名的,因為在戰國時代這裡曾經發起過一起慘烈的戰爭,秦國著名將領白起在這裡大敗韓、魏二國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俘獲魏軍主將公孫喜。伊闕之戰是白起的成名之戰,從此以後,白起兵鋒所向,戰無不勝,成就了“人屠”的威名。
望著這個有名的古戰場,桓溫不由的開始浮想聯翩,或許在這裡,他也可以成就白起那樣的事業。
此次的伊水遊歷讓桓溫有了新的想法,當年戰國時代的戰神白起都能夠身先士卒,自己又為何不可呢?
為了儘快拿下故都洛陽,然後迎請皇帝還京舊都,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彪炳千古的功績,若是能夠取得如此功績,自己的名望就會達到頂峰,到時候朝廷一定會給自己加九錫的,只要加了九錫,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想到這裡,桓溫立即命令顧愷之回軍營拿出自己的鎧甲來,桓溫決定,此次伊水之戰,自己將親自披掛上陣,爭取一鼓作氣,打敗姚襄,拿下洛陽。
回到軍營的桓溫,開始緊鑼密鼓的謀劃渡江作戰的事情,這時朱序進來向桓溫稟報道:“稟大都督,戰船和排筏均已準備妥當,毛穆之、鄧遐諸將也已抵達指定位置,可以隨時發起渡江。”
“嗯。”對於朱序的辦事效率,桓溫很滿意,既然都已經準備好了,桓溫也就不準備再等了,此時已經是午後一時三刻,豔陽高照,正是人困馬乏的時候,桓溫覺得這個時候進攻正是最佳機時。
恰在此時顧愷之也從後方軍營帶來了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