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0章 七項事宜疏,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代的眼光來看待教育問題的,要想擺脫歷史的宿命,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讓教育普惠於國民,只有教育,才能使下一代人比我們過的更好,才能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階層流動渠道,在這種不停的階層流動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會更加富強。
桓溫這種不拘門第、選賢任能的言行,對當時以家世為標準選才的“九品中正制”,無疑是很大的衝擊。
因為東晉是典型的門閥政治,世族門閥完全壟斷中央政權。九品中正製成為門閥貴族仕進、升遷和壟斷政治的工具,進一步確立了“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的政治準則,導致了“貴仕素資,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至公卿”的現象。高門士族世代擔任高官美職,寒門青年則無晉升之階。
所以當桓溫這份奏疏被交到司馬丕的御案上之後,引起了司馬丕的極大的關注,在仔細閱讀了桓溫的奏疏之後,司馬丕不禁暗自稱好,並馬上把這份奏疏轉交給了丞相司馬昱,並批示道:“管仲曾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其實司馬丕是個不錯的皇帝。他登基後不久就大赦天下,同時下令減免賦稅,一畝只收二升。冬天到了,考慮到民眾生活艱難,司馬丕還賞賜大米給貧窮戶,每人五斛。
為了發展農業,司馬丕甚至親自下田當農民,體驗種田的生活。
隆和元年十二月,天空出現了“日食”現象,在古代日食這種現象意味著凶兆來臨,因為太陽象徵著帝王,太陽黯淡無光,意味著是國家將會陷入紛亂。
日食現象是對帝國的警告這一思想起源於西周幽王時期,周幽王在烽火戲諸侯那一年之前的五年,就曾發生過日食現象。當時人們都覺得這是上天遷怒於周幽王的不務正業,沉迷美色,然而周幽王卻不以為然。
果不其然,五年之後西周滅亡,從此以後大家就對日食是給帝王的警告這一思想更加堅信不已。
到了西漢文帝時期,天空又一次出現了日食現象,漢文帝不同於周幽王,就覺得這個日食現象,是不是因為自己當皇帝期間做得事情有所失德,所以才會讓上天憤怒,引得天狗來吃掉太陽。
漢文帝左思右想,不斷地反省自己,最後頒佈了《罪己詔》,也就是將自己反省的內容寫在上面,昭告天下。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頒佈《罪己詔》的皇帝。
正是因為漢文帝會反省自己,並且會做出實際的改善,所以就有了古代的第一個盛世,俗稱文景盛世。
司馬丕顯然是想當漢文帝而不是周幽王,所以在發生日食現象之後趕緊反省,是不是賦稅太多了?以至於上天都表示有意見?於是立即下令繼續減免賦稅,同時更改年號,改明年為興寧元年。
由此可見,司馬丕除了喜歡修煉長生不老之術亂吃丹藥之外,在政治上還想有一番作為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丕才會對桓溫的奏疏如此感興趣,並馬上指示丞相司馬昱好好研究研究。
然而,作為著名的清談政治家的司馬昱,顯然要比司馬丕在現實的多,司馬昱很清楚東晉的立國之本就在於門閥政治,正是靠著幾個高門大族的支援晉元帝司馬睿才得以在江東立足,若是打破了這種門閥政治,那麼東晉王朝也就會分分鐘解體,所以,在除了第七條續寫《晉書》司馬昱覺得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外,其他幾條基本上都被他搪塞過去了,桓溫所期望的改革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