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7章 司馬丕駕崩,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終,在桓溫的強力推行下,尤其是在彭城王和虞喜事件之後,膽小計程車族紛紛主動繳納出陳白籍戶口,而勢力較強的頂級門閥也一改之前無動於衷的態度,也主動繳納出了部分白籍戶口。
就這樣,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全國共清理出了一百多萬戶隱藏戶,新增了三百多萬可控人口,使東晉王朝的可納稅人口總數達到了一千二百多萬,達到了東晉渡江以來的人口巔峰。
透過一方面精簡合併僑置郡縣,大量裁減不必要辦事人員,另一方面又清查出大量的隱藏戶口,使朝廷可徵稅人口大量的增加,在這一正一反下,朝廷財政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可徵兵人數也大量的增加,綜合國力蒸蒸日上。
當然,在多方的運作下,撞在槍口上的虞喜最終也沒有被斬首,這倒不是因為桓溫害怕會稽虞氏,而是因為虞喜的身份。
虞喜是東晉時期傑出的經學家和天文學家,虞氏的祖上都愛好天文,虞喜的曾祖虞翻就曾著有《易律歷》,裡面就有對天文曆法的著作,而虞翻的兒子虞聳也著有《穹天論》,他認為大地在海中,而大海又與天接,天穹隆如半個扣著的雞蛋,中間充滿元氣,這是天不下沉的原因。
虞聳的《穹天論》是吳末晉初產生的比較有影響的天體結構學說,開啟了虞氏家族重視天文學研究的風氣。
到了虞喜這一代,則是更進一步,提出了“安天倫”。
在晉代之前,有關宇宙結構的說法主要有“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
“蓋天說”認為天空像一隻斗笠,大地像一隻反蓋的盤子。
“渾天說”認為整個宇宙像只雞蛋,天像蛋殼,地像蛋黃,天大地小,天包圍地就像蛋殼包圍蛋黃。
虞喜對此兩種說法都不贊同,他更傾向於“宣夜說”,“宣夜說”認為“日月眾星,自然浮生於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也就是天體星塵皆漂浮於氣體中的理論;“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數,其術兼之,故曰宣夜”。
同時,虞喜針對人們對天塌地陷的擔憂,提出“安天論”:他認為:日月星辰的執行是秩序井然,有一定的規律,駁斥了當時流行的“渾天說”和“蓋天說”。
天地之大不可窮盡,星體執行井然有序。“安天論”與“宣夜說”的區別很小,僅在於敘述天的結構時兼及於地的結構,認為地極厚,與天形狀相同,這是宣夜說所沒有言及的。
同時,虞喜還發現了歲差,在虞喜之前,天文學家還不知道有“歲差”現象,大家都認為一個“恆星年”正好是一個“迴歸年”,即太陽自今年“冬至”環行天空一週後,到明年“冬至”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虞喜經多年觀察之後,發現第二年冬至時節的太陽並沒有迴歸到去年冬至時節的原來位置上,地軸運動引起“冬至”點向西緩慢執行,產生“迴歸年”比“恆星年”短的現象,這即“每歲漸差”的“歲差”。後又經過仔細觀察計算,從上古堯時代開始至晉代的二千七百多年中,太陽從昴星至壁宿退行53度,推算出歲差值為五十年退1度,即每五十年冬至點在黃道上要西移一度。
而虞喜其實早就可以出仕作官,但是虞喜對作官毫無興趣,他更喜歡研究天文,所以在天文上也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聽聞了虞喜的事蹟之後,面對這樣一個大天文學家,桓溫當然是不捨得殺了的了,要不然就要揹負千古罵名了,所以當即赦免了虞喜的死刑,同時又讓虞喜到太常所屬的太史令任職,太史令承擔觀察天象、頒佈曆法的重任,讓虞喜到太史令任職,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可就在桓溫推行土斷搞的如火如荼,東晉國力也在蒸蒸日上的時候,皇宮裡卻傳來了皇帝司馬丕駕崩的訊息。
司馬丕的身體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